27.因果故事
第一章 世間因果
一、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
二、身體端正,影子也就端正;身體歪斜,影子也就歪斜。造了善因必定會得到樂果,造了惡因必定會得到苦果。
但是,世間很多事情看上去並非如此,往往作惡的人得到了財富地位,而行善的人卻命運坎坷,這是因為:
現在所得的果報未必是今生所造,而現在所造的業因也未必今生受報,就好比今年所吃的谷米乃是去年所種的一樣。如果宿世善緣已經成熟,此世雖然為惡,也會先享受福報。譬如欠債,急處先還。就好像雖然遇到災年,但儲備了糧食,則可以渡過難關。如果今年田園荒蕪,則來年就會受苦。
人心變化無常,行善之後能生退心,作惡之後能發懺悔,各種業果交互呈現,錯綜複雜。
善行與惡行不可能盡人皆知,古人很注重積累陰德(只有自己知道的善行),因此不能只看表面現象。因果報應有時隱微難測,就如浮於海上的冰山,我們只看見露出水面的部分,而它隱藏在水下的部分卻巨大無比。
三、因果報應的理論為我們解答了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為什麼要行善而不要作惡?
「要行善,勿作惡。」一切社會教化體系乃至神道宗教都這樣教導世人。理由無非歸結為外部原因:社會群體的共同利益乃至神的旨意。這難免有強加於人的色彩,儘管法律制裁和宗教懲罰都很嚴厲,作惡的人還是層出不窮。中國道家等人性論者則將善解釋為人性的良知。但世人對人性是善是惡尚無定論,以人性作為倫理基石也很脆弱,何況在現代社會中,親情、友誼乃至肉體都可以兌換成金錢,甚至有的人連命都不顧惜,更何談良心?
世人的行為出發點是自身的利害關係,「這樣做對我有利還是有害?」而因果理論的出發點剛好與此吻合,「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自作自受,共作共受。」把行為責任歸於當事人自身,不借助任何社會力量和神意。將來是苦是樂,完全是自由意志的選擇。人們完全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成為命運的主人。這避免了神意論、宿命論和機運論的弊端。
第二章 因果律
米從哪裡來?
佛的堂弟阿那律自幼在王宮中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一點兒也不瞭解外面的世界。
一天,阿那律和跋提、劫賓那一起吃飯,主食是大米,三個小傢伙就開始討論米是從哪裡來的。
劫賓那說:「米是從米缸裏來的。有一次我溜到廚房,看見僕人們從米缸裏盛出大米,洗過之後放在鍋裏蒸熟,然後盛給咱們吃。」
拔提說:「你別騙人了,缸裏怎麼會出米呢?米飯明明是從飯鍋裏出來的。」
阿那律說:「你倆別爭了,我看你們說得都不對,米飯不是從碗裏出來的嗎?」
三個小夥伴相持不下,爭得面紅耳赤。「眼見為實」,這是凡夫不相信因果的原因。
偷牛
有一個村子的人,共同偷了一頭牛殺掉吃了。丟牛的人順著牛的腳印找到了這個村子,向一個村民瞭解情況,問他:「我的牛在你們村上嗎?」
村民回答:「我們這裏其實沒有村子。」
丟牛的人又問:「難道你們不是在村邊的池塘分吃牛肉嗎?」
村民回答:「沒有池塘。」
「池旁有棵大樹吧?」丟牛的人問。
「沒樹。」村民回答。
「偷牛時是在你們村東吧?」
「沒有東。」
「你們偷牛的時候不正是中午嗎?」
「沒有中午。」
「就算沒有村、沒有樹,但天底下怎麼會沒有東、沒有中午呢?你的話沒有一句可信,你們偷了牛是不是?」丟牛的人嚴厲地問。村民只好承認。
愚人也是如此。掩蓋罪過,不肯發露懺悔。但業因果報如影隨形,就像地上的腳印,清晰可見,任何罪過都隱瞞不住。
果味
古時候有位大富長者,家中流行風寒,惟有形似檳榔的庵摩羅果可以緩解病情,大富長者就讓沒有染病的一位僕人到果園購買,特別叮囑道:「告訴果園主人,多挑些熟透的甜果,沒熟的不要。」
僕人來到果園。園主熱情地接待他,說:「我這裏的果子味道都很好,凡是摘下來的果子都是熟透的甜果,沒熟的都留在樹上,你只要嘗一個就知道了。」
僕人說:「只嘗一個怎麼知道所有的果子都甜呢?」
園主勸道:「你想的雖然很周到,但果子如果破了皮,就不好再招待客人了。如果你執意要挨個嘗,不甜的可以還我,甜的就不能退還了。」
僕人點頭道:「這個辦法很公道,那我就開始嘗了。」於是他開始將庵摩羅果一一品嘗。就這樣,他買了一筐咬破了的庵摩羅果。
長者見了那筐果子,氣不打一處來,全部倒掉了。
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肉眼雖不見,而自然遵循至理。世人聽到因果的道理不肯相信,說:「除非親身經歷之後,我才相信。」等大限到來,業障現前,一切都晚了,就像那些果子一樣被丟棄。
殺羊升天
佛在王舍城時,一位屠夫向國王阿闍世提出一個請求:「大王每次遇到節日需要祭祀時,請把屠殺牲畜的工作交給我吧。」
阿闍世王問:「殺生的事很少有人樂意做,為什麼你那麼喜歡?」
屠夫回答:「我往世曾是窮人,靠殺羊度日,因殺羊之故,死後生天,享受天福。天上壽盡,又生為人,還是從事殺羊的職業,死後又生天上。就這樣六次投生為人,都從事殺羊的工作,每次死後都生到天上。」
阿闍世王問:「就算真如你所說,你是怎麼知道這些事的呢?」
屠夫回答:「我有知宿命的能力。」
阿闍世王心中疑惑:像他這樣毫無修行的人,怎麼能知宿命?於是便向佛請教。
佛說:「屠夫所說的都是事實。他往世曾遇到一位辟支佛,恭敬地瞻仰辟支佛的莊嚴容貌,生起善心,由於這一功德,使他得以六次生天享福,出生為人又能知宿命。因為敬佛的福報先行成熟,因此六次往返天上人間。殺生的罪業應受惡報,只是機緣尚未成熟,這次生命終結,福報也享盡了,他將墮地獄接受屠羊的罪報,地獄的罪報受完,他又要無數次投生為羊,一一償還命債。他雖知宿命,但只能知六世宿命,所以誤認為屠羊是生天的原因。」
天道無知
從前,姑蘇城有個姓尹的人,善於為別人打官司,門庭若市。
後來,他生了一個兒子,相貌俊秀,聰明絕頂。他良心發現,悔改以前的過錯,不再給別人寫那些言辭不實的狀紙。
沒過多久,他的兒子突然雙目失明。
改邪歸正反而遭此惡報,他因此非常憤恨,於是重操舊業。
不到一年,他的兒子複明瞭。
於是,他不再相信善惡報應,逢人便說天道無知。
他的兒子名叫尹明廷,順治年間考中進士。幾年後,在一次赴任途中遇到兵亂,全家人無一倖免。
桃李與蒺藜
春秋戰國之際,有個叫子質的人在魏文侯手下做官。有一次,他得罪了魏文侯。這時,他培養提拔計程車、大夫、武官紛紛落井下石,在魏文侯面前大講他的壞話。子質只好投奔北方的趙簡子。
他對趙簡子說:「從今以後,我再也不做培植人才的事情了。」
趙簡子聽了,很是奇怪,問道:「為什麼呢?」
子質說:「我培植的人才在魏文侯那裏,士、大夫、武將各占一半之多。現在,那些士在國君面前誹謗我,那些大夫用法律恐嚇我,那些武將用武力威脅我。所以我不願再培植人才了。」
趙簡子不同意他的看法,歎了一口氣,說:「你的話講得不對。要知道,春天種植了桃李,夏天就可以在樹蔭下乘涼,秋天就可以吃到果實。如果春天種了蒺ji2藜li2,夏天不能摘取樹葉,秋天得到的也只有刺。由此看來,關鍵在於種植什麼。你培養的人沒有選好,這怪誰呢?」
無益的祈禱
一位名叫伽彌尼的青年前來拜訪釋迦牟尼佛。
他問道:「佛陀!人如果做了壞事,向神祈禱,可以得到幸福嗎?」
佛沒有正面回答他這個問題,反問道:「如果把大石頭扔到河裏,你向神祈禱,它會浮上來嗎?」
伽彌尼搖頭答道:「不會的,佛陀!」
佛說:「人如果造了惡業,即使向神祈禱,也絕對得不到幸福,因為惡業一定是會墮落的。」
佛又問伽彌尼:「如果把油倒在河裏,你向神祈禱,它會沉下去嗎?」
「不會的,佛陀!」
佛接著開示:「所以,人如果造了善業,即使你向神祈禱,要他墮落,也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善業一定是會上升的。」
鬼神能知曉a人的壽命及禍福,但並不能做任何改變,更不能主宰人的貧富貴賤,但卻能令人造惡殺生。
苦的原因
一天,阿那律等四個新學比丘一起談論什麼最苦。
一個說:「人生最苦的是貪欲,貪欲得不到滿足,苦不堪言。」
一個說:「人生最苦的是吃不飽飯,饑腸轆轆,其苦無比。」
一個說:「人生最苦的是瞋恚,脾氣一發,火從眼眶裏冒出來。」
一個說:「人生最苦的是膽小,前怕狼後怕虎,沒有一刻安寧。」
剛好佛聽到他們的談話,就教誡說:「你們都沒說出苦的真諦,只是一種從習氣中帶來的偏見。你們中有的是淫鴿轉世,就以欲念為苦;有的是餓鷹轉世,就以饑餓為苦;有的是毒蛇轉世,就以瞋恚為苦;有的是兔子轉世,就以驚懼為苦。世間最大的苦,莫過於有身體。」
人之生也,與憂俱生。壽者昏昏,久憂不死。何苦也!其為形也,亦遠矣!
施一得十
一次,佛陀入城乞化,一位婦人歡喜供養了一缽米飯。佛說:「種一生十,種十生百,種百生千,種千生萬。請精進修學佛道。」
佛陀正想離開,那位婦人的丈夫追了出來,笑著問道:「哪裡能這樣說?僅僅佈施了一缽米飯,怎麼能得這麼多福呢?」
「不要笑,」佛說,「你看尼拘陀樹,綿延四五裏,每年落數萬斛的果實,那不是一粒果核的收穫嗎?」
佛陀用這簡單的比喻教示他。夫婦倆心開意解,頓時證得須陀洹果。
錯綜複雜的果報
富貴從佈施中來,但其果報錯綜複雜。
《彌勒所問經》說:錦繡滿箱卻穿著布衣,金銀滿櫃卻吃著糟糠,可以安閒卻一定要勞筋動骨,可以快樂卻整天愁眉苦臉,這就是有福不能享。原因是由於他前世佈施的時候不能發至誠心、歡喜心,或者因為別人的勸告而勉強佈施,或者佈施以後馬上又後悔。
住宅簡陋的人卻常住別人的豪宅,飲食粗糙的人卻常吃別人的山珍海味,這就是能享受卻無自主權。因為他前世自己不能佈施,只知道勸別人佈施,或者見別人佈施而隨喜讚歎。
《業報差別經》說:如果眾生因為別人規勸而佈施,佈施後又後悔,以這樣的因緣,他來生先富後窮。
又有眾生因別人的規勸而少量佈施,佈施後歡喜,他來生先貧後富。
如果請僧人到家裏來,使僧人疲勞奔走之後才就食,那麼後世雖能得到富貴,但一定要從勞苦中獲得。
如果送齋食到寺院,使僧人安然受供,那麼他將來享福的時候就無需勞苦,一切所需都會自然豐足。
如果眾生以前曾經佈施,但沒有遇到殊勝的福田(供佛、印經、齋僧,使佛法廣泛傳播,使更多的人知道佈施等善法),他所得的果報就會微劣,隨得隨盡。又因為養成了佈施的習慣,所以雖然處於貧窮狀況,也樂於佈施。
如果眾生遇善知識後暫行佈施,又正巧遇到殊勝的福田,那麼,他來世的生活所需就一應俱全。但因為以前沒有養成佈施的習慣,所以今世雖然富貴卻很吝嗇。
《菩薩本行經》說:如果眾生不能以至誠心、恭敬心、歡喜心佈施,或者佈施的時候貢高自大,或者受施者是個相信邪見、顛倒是非的人,這就好像在很差的土地上播種,下種雖多,所收很少。
如果以歡喜心、恭敬心、清淨心佈施,施而不望報,或受施者正巧是菩薩、聖僧,這就好像在良田播種,下種雖少,所收卻很多。
《般若經》說:如果佈施的時候不發心成佛救度一切眾生,那麼所得到的福報就會很少。
如果佈施的時候能夠回向無上菩提,發心救度十方眾生,那麼雖然佈施的不多,但所獲得的福報就會無量無邊。
第三章 現生惡報
為什麼有的人缺衣少食?因為他們不願意與不幸的人分享自己的財富。
為什麼有的人經常生病?因為他們沒有照顧生病及年邁的父母。
為什麼有的人被活活燒死?因為他們曾燒烤、煎炒活生生的動物。
為什麼有的人死於車禍、中毒、溺水?因為他們曾用種種方法殺生。
為什麼有的人要自殺?因為他們無法接受世間的利、衰、苦、樂、稱、譏、毀、譽。
欲壑難填
釋迦牟尼佛前世曾有一生叫文陀竭,意為「頂生」,是一個大國的國王。
頂生王起初以正法治理國家,不用武力而降服周邊國家,擁有很多世所罕見的寶物。
然而,他逐漸驕傲起來,不滿足於現有的國土,心想:其他國家的百姓缺衣少食,如果我能得到那些國土,不是很好嗎?
於是,他征服了四方所有的國家。百姓知道他是位賢君,因此也願意臣服於他。沒過幾年,天下所有的百姓都豐衣足食,安居樂業。
擁有四天下所有土地和人民的欲望得到滿足後,他又下令徵召各國美女充實後宮,不僅如此,他還把各國的國王處死,把他們的王后也召進宮內。
頂生王又想:土地、人民我有了,天下佳麗都進了王宮,世上再也沒有東西值得我追求了,我要到天上享受享受。
他的七寶之一金輪威力無窮,帶著他和軍隊到了天上。天帝很敬重他,分給他半個座。頂生王見天宮是用寶物建造的,勝過自己的宮殿千萬倍;天上的仙女比他的宮女漂亮千萬倍,心想:如果天帝死了,我取代他的地位,像治理地下那樣治理天上,那該多好啊!
頂生王惡念一生,就被天帝遣返回去了,而且還得了不治之症。
臨終前,頂生王告誡兒子們:「貪是燒身之火,切不可貪心哪!」
琉璃王的惡報
釋迦牟尼佛得知琉璃王滅了釋迦族,喟然嘆道:「這種大逆不道的罪人,七天之內必會被烈火焚燒,死後墮入無間地獄。」
琉璃王聽說了佛的話,非常恐懼。在大臣苦母的建議下,帶著一群宮女上了一艘大船,準備用七天時間躲過火災。
到了第七天晚上,早已忍受不了水上那無聊生活的宮女們聽說次日就要回城,異常興奮,一直歌舞到深夜。
忽然間,黑雲密佈,狂風大作,大船劇烈地搖晃起來,燭火點著了布簾,片刻之間燃起大火。琉璃王和宮女們到處亂竄,結果被無情的大火吞噬了。
打獵的惡報頭痛
(1) 唐朝的時候,汾州獵戶劉摩兒和兒子在同一天死去。
鄰居祈隴威病死後又轉醒過來,告訴別人他在陰間見到了劉摩兒父子。
父子倆在沸騰的熱湯中,皮肉都不見了,只剩下白骨。過了一會兒,又恢復原來的樣子,接著皮肉又消失了。這樣反復受鑊湯之苦,一刻也不停。
冥王說:「劉摩兒父子喜歡燒山打獵,所以才會受到這樣的報應。」
(2) 隋朝天水人姜略,時任鷹揚郎將,年輕的時候喜歡打獵,善於放鷹。
後來,薑略身患重病,見上千隻無頭鳥圍繞他的病床,口中鳴叫:「快還我頭來!」薑略頓時感到頭痛欲裂,暈了過去,很久才醒過來。
家人建議請僧眾為群鳥追福,薑略同意了。追福之後,群鳥再也沒來。
薑略病癒之後,終身斷絕酒肉,不再殺害生命。
這件事是薑略親自告訴我的。我在隆右見到他的時候,他已經六十多歲了。
(3) 楊龔,孝豐縣監生,喜好打獵,置辦了八把鳥銃,養了好幾隻獵狗,四處殺生。
一天,楊龔要到村裏收租,全家人都做了同樣的夢:有人警告說「十年造業,惡報到了!」楊龔不信,又帶著鳥銃下鄉了,見到一隻野雞,舉銃瞄準,不料鳥銃炸膛,楊龔破腦而死。
(4) 約瑟夫退伍之後以打獵為生,專門用帶鋸齒的鋼鉗誘捕野獸,他的這種捕獸器有四個鋼爪,狗熊都難以逃脫。
一天,在荒無人煙的科羅拉多山林裏,他竟被自己的捕獸器夾住,在冰雪中忍受饑餓和疼痛78小時才被人救起。鄧佛爾醫院還拍攝了他腫得很高的右手。
他對人說:「我從此再也不打獵了。」
(5) 見報載,一天上午,有一位笨拙青年獵戶,閑著無聊,像往常一樣提槍出門打獵。但是不幸得很,他在離家不遠的水田旁邊滑倒了,同時獵槍也走了火,子彈出膛時,槍口剛好對著他的心臟!「砰」的一聲之後,他便倒地不起了。
一年前,美國文學家海明威死了,全世界都為他哀悼,但他竟然是用槍自殺的!為什麼會用槍自殺?至今尚是個謎。其實,他生前最喜歡打獵,用槍射殺動物,最後再用槍射殺自己,不就是現成的答案嗎?
(6) 11月11日下午,蘭溪市石埠鄉西康塢村陳志遠扛著獵槍上西康山打獵,在山上發現一條約三公斤重的蛇,他馬上用槍托按住蛇頭,想活捉它。不料,那條蛇拼命掙扎,蛇身纏住獵槍,蛇尾扣動了扳機,只聽「砰」的一聲,獵槍直射陳志遠的胸膛。陳志遠倒在血泊中,抬到鄉醫院,沒來得及搶救就死了。
設使殺害一有情,一中劫住於地獄。
殺生之罪能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果報:一者短命,二者多病。
捕殺
(1) 癸巳年三月,李春潭觀察使押運糧船到懷寧縣大長溝。有位叫龔愷的士兵夜裏夢見一位鬚髮蒼蒼的老翁對他說:「明天早晨我有災難,懇求你援手相救,來日自當圖報。」夢境清晰,醒來不明所以。
次日早晨,龔愷聽到一陣喧鬧,到甲板上探頭觀看,見鄰船的人捕獲了一隻大水獺。龔愷猛然想起作夜的夢,心有所動,於是出五百紋銀買那只水獺。眾人都答應,唯獨水手陳四不肯,並說:「獺皮一張就值數金,五百紋銀怎能買到?」龔愷願再加價,可陳四隨手就用鐵叉猛擊水獺,水獺立即慘死。眾人剝下獺皮,分吃獺肉。
不久,吃獺肉的人都病倒了,陳四尤為嚴重,在昏迷中喃喃自語:「我多年修煉,今遭厄難,仁人君子願救贖我,眾人同意,唯你阻止,狠心殺我,如今非索你的性命不可!」
眾人見狀,知道是水獺前來報怨,都代陳四禱告,水獺不許。陳四晝夜哀號,幾天後吐血而死。
(2) 我的叔叔原本是位純樸的農夫,平生雖然不太行善,可也甚少作惡。
但到了晚年,他時常與同村人相約到河邊設網毒魚,大小魚通殺,不留生路。村裏人習以為常,也沒人出面規勸。
幾年後的某月,他連續好幾個晚上睡覺前都聽到腳鐐在地上拖拉的聲音,他問家人有沒有聽到,家人說:「哪裡有?大概是你耳朵聽錯了。」
沒過幾天,他因一件小事與家人爭吵,一時想不開,趁家人不在,竟喝下農藥自殺了!死狀甚為恐怖。
佛經說「毒藥死者為何因?皆為攔河毒魚人」
(3) 5月25日深夜,余杭縣長命鄉胡林村村民周元國,用竹竿掛接農用電線偷電捕魚。由於天黑路滑,連人帶竿栽入水中,霎時觸電身亡。
(4) 10月17日清晨,象山縣榮達針織廠職工張志翔下夜班回家後,不顧疲勞,拿起漁具興沖沖去海邊捉魚。下水後一會兒,就摸到一條小魚。他把魚放在嘴裏咬住,繼續摸魚。不料小魚拼命掙扎,竟鑽進他的喉嚨,繼而鑽入氣管。張志翔呼吸困難,痛苦異常。同伴們把他送往爵溪醫院,後轉送縣醫院。醫生回天乏術,張志翔於11時死亡。
(5) 遼寧莊河縣光明山鎮北關水庫中養了很多魚,管理人員禁止外人捕魚。村民經常夜晚偷捕,劉茂生的兒子就是其中的一個。
1988年春天的一個夜晚,他準備了炸藥、雷管,打算炸魚,正當引線點燃還沒離手時,炸藥就爆炸了,雖然內臟未傷,但必須切除雙手。出院後他手腕上綁著吃飯的勺子,生活不能自理,這樣痛苦地苟活於世。
濫殺
(1) 鄧芝出征涪陵,看見一隻母鳥正在給雛鳥餵食,一箭射去,沒有射中。母鳥憐惜雛鳥,不忍遠飛。鄧芝再射一箭,射中了。但母鳥仍舊帶箭給雛鳥餵食,等雛鳥吃完之後才哀鳴氣絕。雛鳥們也哀鳴不止。
鄧芝心生悔悟,說:「我違物性,死期就要到了!」沒有多久,果然被鍾會所害。
(2) 揚州人咎四六愛好整理園圃,種植了很多花木。
有一次,他種花挖土的時候發現一個螞蟻洞穴,又廣又深,像個大甕,洞內有無數螞蟻。咎四六便用開水灌入,一窩螞蟻無一倖免。
到了夏季,咎四六坦胸露乳在庭院乘涼,忽然發現全身長出無數紅點,頃刻間,紅點轉成紅泡,每個紅泡都長出一隻螞蟻,痛癢難忍。
不幾天,他就痛苦地死去了。
(3) 陸孝政,唐朝雍州人,貞觀年間擔任隰川府左果毅。
陸孝政性情急躁,時常殘害生命。府內原先有一窩蜜蜂,平日飛聚到宅南樹上,陸孝政甚感厭煩,派人將蜂窩移到別處。未等蜜蜂移走,他突然大怒,用一盆沸水向蜂群澆去,直到燙得一個不剩。
第二年五月,陸孝政在客廳午睡,突然有一隻蜜蜂蜇了他的舌頭一下,舌頭隨即腫大,將嘴塞滿。
幾天後,陸孝政不治身亡。
(4) 唐朝遂安公李壽,因宗室封王,時任交州都督。貞觀初年,罷職回到京城。
遂安公喜歡打獵,養了幾隻鷹,常在街上抓別人家的狗殺來喂鷹。
一日,遂安公得病,恍惚間見五隻狗前來索命。遂安公對它們說:「殺你們的是家奴通達,不是我的罪過。」
一隻狗說:「通達豈得自在嗎?我們又沒偷吃你的東西,只是在你家門口經過,卻枉死在你家中!不報此仇,誓不甘休!」
遂安公向他們謝罪,請求為它們追福。四隻狗答應了,唯獨那只白狗不答應,說:「你不但無故傷我性命,還在我沒有斷氣的時候割我的肉,每一刀都鑽心的疼痛,你是這樣惡毒,我怎麼能放過你呢?」
忽然間,有一人為遂安公向白狗求情:「殺了他,對你也不見得有益處,不如放了他,讓他為你追福,那不好嗎?」白狗終於答應了。
過了一會兒,遂安公蘇醒過來,身上卻得了偏風,肢體不遂。
遂安公為死去的狗追福,但身上的病一直未能見好。
(5) 唐代牛爽家裏有個姓李的奶媽,經常抱著小兒捕捉知了,捕到後玩不久就殺死,日積月累,殺生無數。
後來,她的屁股上忽然生瘡,流膿淌血,一年多也不見好。有一天,她感到瘡口特別癢,好像蟲子爬似的,用手一搔,忽然有幾塊爛肉從瘡裏冒出來,血流不止,李氏就這樣死了。
(6) 明朝方孝孺的父親安置墓葬的前一晚,夢見一位紅衣老人前來禮拜,說:「你所選的墓地正是我的住處,請寬限三天,等我的子孫搬走之後再行挖掘,定有重謝。」說完磕了三個頭。
方父醒後不信,按原計劃挖掘,發現數百條紅蛇。方父命人將它們全部燒死。
方父又夢見那個老人哭著說:「我至誠哀求你,你為何燒死我的八百子孫?你既然滅了我的族,我也要滅你的族!」
後來方家生了方孝孺,舌如蛇形,官至翰林學士,因不肯為成祖起草登基詔書而被殺,滅門九族,學生也受牽累,被殺者達870餘人。
虐待
(1) 唐朝武德年間,有一位隰州大寧人,名叫賀悅永興,因為鄰居的牛破壞了自家的莊稼,就用繩子將牛的舌頭勒斷。
後來,永興生了三個兒子,都是啞巴。
(2) 京兆人潘果,不滿二十歲就因武藝超群,在都水衙門當差。回鄉休假時,常與幾個鄉里少年打獵、遊蕩。
一天,他們經過墳地,發現一頭牧人丟失的羊。潘果與幾個少年把羊捉住,偷偷領回家。那頭羊在路上不停地叫,潘果害怕主人聽到叫聲,就將羊的舌頭連根拔去。當晚,羊就被煮吃了。
一年之後,潘果的舌頭慢慢變短,最後竟然消失殆盡,只好上交解職報告。平富縣尉鄭余慶對他的解職理由深表懷疑,就打開他的嘴查驗,果然舌根處只剩下豆大的一點兒。問其緣由,潘果就將偷羊的經過如實陳述。縣尉教他為羊追福。潘果就到寺院受持五戒,為羊修福。
一年後,舌頭漸漸長出來了,恢復到當初的大小。潘果向縣尉彙報悔過自新的經過。縣尉任命他為裏正。
貞觀十八年,已是監察禦史的鄭余慶親自向我敘述這件事。
(3) 三十多年前,豐原附近鄉村有一農家,養了一隻母貓。當時一般家庭廚房都有大灶,以木柴、稻草為燃料。因灶內溫暖,母貓冬天最喜歡在灶內過夜。那家農婦每天早晨燒飯,必先趕走母貓。
一年冬天,母貓懷了小貓,照舊到灶下過夜,次日清晨,雖經多次驅趕,仍不願出來。農婦心煩,忽起瞋心,隨即取稻草引火,而那只貪睡的母貓竟被活活燒死。
事隔一年,農婦生下一個孩子,全身骨軟,手腳萎縮,整天躺在床上,痛苦不堪。如此連生六胎,個個都是軟骨兒,大小六個排列床上呻吟。
不久,農婦也因憂傷愧疚而離開人世,臨終前頻頻發出貓的慘叫聲。
(4) 德惠縣菜園子公社十二隊趙振堂的兒子,十五歲的時候,放學與同學結伴回家,途中見一群剛會吃食的小狗,同學們便圍上去抱著玩。玩著玩著,小趙頓起惡念,用別針刺瞎一隻小狗的眼睛,隨手扔進旁邊水溝,然後抓起一隻再刺……同學們不忍心看下去,勸阻他,他也不聽,把七隻小狗全部刺瞎。
事過十二天,他與同學們見一老漢正在鑿修碾子,上前圍觀。老漢警告他們離遠一點兒,以免誤傷。其他孩子都聽話地離開了,唯獨小趙愣在原地,好像沒聽見。老漢錘子落下,迸起一塊石子,正好飛進小趙左眼,導致失明。
二十七歲那年,他在曬場上打小麥,天熱馬乏,他用系著鐵絲的鞭子抽馬,夥計們勸他對馬好一點兒,他就是不聽,竟揮鞭把一隻馬眼抽瞎!最後一次揮鞭時,鞭梢彈回,正中自己的右眼。父親把他送到哈爾濱眼科醫院治療,難以治癒,他從此成了雙眼瞎。
屠宰
(1) 屠夫許方殺驢的方法別出心裁:先在地上挖道溝,在上面放塊板子,板子上挖四個孔,把驢腿放到孔裏。顧客看好哪塊肉,就用壺把滾燙的開水澆到驢相應的部位上,把毛脫下,把肉燙熟,然後剜下來。據許屠夫說,這樣製作的驢肉肥美可口。然而驢的痛苦可想而知,往往一兩天之後肉被割盡了才死去。為了不讓驢發出聲音,它的嘴要被綁上;而它的眼睛憤怒得要噴出火來。別人都覺得慘不忍睹,許屠夫卻毫不在意。
後來,許屠夫得了病,渾身潰爛,體無完膚,形狀酷似被他折磨而死的驢,躺在床上求死不得,哀號了四五十天才斷氣。病中,他痛自悔責,囑咐兒子許志學趕緊改行。
許屠夫死後,他兒子果然改行了,改為殺豬。
我小的時候見過許志學,到現在一直沒聽說他家留下什麼後裔,大概早就絕戶了吧。
(2) 臨清地方有一個屠夫,在市場上買了一頭牛,準備牽回去宰殺。這頭牛頗有靈性,知道自己將要面臨什麼樣的命運,因此,憑那屠夫怎麼鞭打它,死也不肯走,等力氣用盡了,才讓屠夫強拖著離去。
當他們經過一家錢莊的時候,牛突然向著錢莊跪了下來,並且雙眼不停地流淚。錢莊老闆看了,不禁起了惻隱之心,就向屠夫詢問,屠夫告訴他,這牛是以八千錢買的,準備回家宰殺。錢莊老闆建議原價將牛買下,想不到屠夫起了瞋恨心,恨這頭牛這麼刁蠻,因此堅決不肯賣。錢莊老闆又加了許多價錢,屠夫仍不答應,並惡狠狠地說:「這頭牛太可惡了!不把它殺了,我怎麼能解恨?你就是出再高的價錢我也不賣。」牛聽了屠夫的話,自動爬起來,跟隨屠夫去了。
屠夫殺了牛,把牛肉烹煮在一口大鍋裏,然後就上床睡覺。
五更時分,屠夫起床去察看鍋裏的牛肉,過了很久也沒回來。他的妻子感到奇怪,就到廚房找他,哪知道,屠夫已自己跌入鍋中,從腰部以上和牛肉一起都被煮爛了。
(3) 浙江邵屠戶,養豬數頭,視肥瘦屠宰。一天,一頭豬忽然跪下流淚。邵屠戶一點兒也不憐憫,反而生氣地將它殺死。那天下著小雨,肉放在案板上,一直到晚上也沒人來買。邵屠戶很怨怒,穿著木屐站在凳子上,想把肉掛到樑柱的鐵鉤上,沒想到用力過猛,腳滑凳倒,肉掉到地上,鐵鉤穿過他的掌心,把他懸在空中。家人急忙搶救,人已經昏死過去。
當時家裏正釀著酒,邵屠戶疼痛時,就讓家人拿來酒和酒糟吃下去,大汗淋漓,一身骯髒,就像一頭豬一樣,這樣臥床哀號二十多天就死了。
人與動物,原是同等,何忍殺其性命以充自己口腹?己身微受刀傷,即感痛苦,言念及此,心膽慘烈,何忍殺生而食?況殺生食肉之人,易起殺機。今世之刀兵災劫,皆由此而來。
販賣
(1) 陳五,秀州人,烤泥鰍販賣,人們爭相購買。
後來,陳五得病,在床上跳躍,遍身潰爛。
他的妻子說,陳五烤泥鰍的方法很殘忍,他得病的樣子正是泥鰍死時的樣子。
(2) 臺北市中山北路曾經有一間遠近聞名的「上品號」烤鴨店,生意興隆,店員們從早到晚應接不暇。老闆姓蔡,年約五十,渾身上下圓嘟嘟的。
上品號的生意越做越大,各地分店成立了好幾家。
發了財少不了交際、應酬,蔡老闆便成了舞廳、賭場的常客,金屋藏嬌的事也屢聞不鮮。
春節就要到了,家家戶戶忙著購年貨,上品號的生意自不待言,很多顧客為了買到新鮮出爐的烤鴨,寧願在門外等候三個鐘頭。
這天,就在全店忙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忽然間一陣雷鳴般的鴨叫聲,眾人先是一愣,循聲看去,只見蔡老闆四肢張開,趴在地上,嘴裏不停地「呱呱」叫著。
有個胖婦人大叫起來:「哎喲,人變鴨子啦!多可怕!以後我再也不敢吃肉了。」
蔡太太連忙請來醫生,可是無論怎樣高明的醫生,就是沒辦法讓他停止鴨叫。可憐的大胖子,就這樣叫了三天三夜,到最後聲嘶力竭,睜著眼睛,七孔流血,掙扎著斷氣了。
從此以後,上品號在各地銷聲匿跡了。
誰說畜生是天生給人吃的?試看當人殺它們的時候,哪一個是心甘情願地面對屠刀呢?
(3) 湯島附近的街上有個雞販,起初與人合夥,幹了不久就開始獨立經營。五十歲時妻子死了,遺下五個孩子,長女和次男在母親死後不久也死了,雞販自己也有難治的毛病。當他五十七歲的時候,病情惡化,每天輾轉病榻。
臨終時,他把長男夫婦叫到枕邊,說:「苦啊!趕快把我身邊那些雞趕走!」孩子們問其緣由。他掙扎著說:「你們沒看見嗎?我以前所殺的雞都上我身上來了,用爪蹴我,用嘴啄我。苦啊!有什麼辦法把這些雞趕走呢?可怕啊!賺了錢有什麼用?不要再做這種生意了!」說完就斷了氣。
兒女們從此也停止了這種生意。
貪吃
(1) 廣化法師十八歲那年投筆從戎,參加抗戰,半年之後,升為軍官,掌管錢糧(因此用起錢來十分便利),有錢就飲酒食肉,大飽口福。他最喜歡吃雞吃鴨,每餐都吃,怎麼吃也吃不膩。
有一年,他隨部隊駐紮在浙江定海,初到時,附近到處雞鴨成群,他每天都叫房東去買雞鴨殺來吃,多則三五隻,少則一兩隻。三個月後,村莊周圍五裏內的雞鴨竟然全被吃光了。
1953年,他開始信佛,明白了因果的道理,於是勤奉素食,希望借此彌補罪業。退休之後,為了弘法利生、將功贖罪,他決意出家。
1974年,當他在南投閉關拜淨土懺時,感覺身體突然輕了起來,向著西方前行,剛走了幾步,就聽到身後有很多雞鴨的叫聲,回頭看去,只見成千上萬的雞鴨分三行追隨在身後,其行列連綿兩裏多長,後面的廣場上還有牛、豬等一大群,正在排隊等著上路呢!再看自己,胸前抱著一隻鴨子,它正在召喚那些眾生,一呼一應。
他心中暗想:它們是找我算帳來了。
誰知,當晚就在禪房裏平地一跤,跌斷左腿,延請中西名醫治療,終歸無效,致成「跛腳法師」。
他撰文透露自己殺生食肉的業報,勸誡世人戒殺茹素。
(2) 張其光,蘇州葑門人,被舉為孝廉,素來喜歡吃甲魚。
崇禎年間,張其光官升「賢書」,夜裏夢見一個黑衣人前來乞求:「明天我到你家,請救我一命;若不相救,恐有禍事。」張其光從夢中驚醒,把這件事告訴妻子。
次日,一個佃戶捕到一隻巨鱉,狀如鍋蓋,拿到張其光家,向他道賀。他見到巨鱉,心中狂喜。妻子警告說:「昨晚的夢,或許就是這個吧!」
張其光不以為然地說:「有靈性的動物能托夢,這只是蠢物,怎麼可能呢?」立刻命人宰殺烹煮,先盛了三大碗。張其光一陣狼吞虎嚥。
當晚,張其光開始腹瀉,不到三天,腹瀉致死。
(3) 陝西蒲城縣令持守不殺生戒已久,但他的夫人生性暴戾,貪饞口福。
有一次,夫人要過生日,親臨廚房張羅,豬羊雞鴨捆縛滿地,皆伸頸哀鳴。
縣令見了,深為憐憫,勸夫人說:「你過生日,它們卻被置於死地,實在可憐。你要慶祝生日,何不發發慈悲,種善修福?」
夫人氣憤地說:「人人都像你一樣戒殺,幾十年後,天下都要變成禽獸的世界了,不要再用那些無知的話騙人了。」縣令無奈,歎息而出。
次日早晨,夫人還沒從夢中醒來,不知不覺好像身入廚房,見廚師正在磨刀,女僕們齊來圍觀。夫人忽覺神識與豬合而為一,廚師手持利刀,猛力刺入喉部,痛徹肺腑,接著從頸部割到下腹,痛極難忍,神識隨著肝腸流出,一時遊散,漂泊無依。不久又與羊合而為一,同樣遭殺,驚懼狂叫,然而女僕們卻在旁邊嗤嗤憨笑,那被殺戮的慘痛,比豬更厲害。廚師接著殺雞宰鴨,夫人都一一親受。殺戮完畢,驚魂稍定。忽然,老仆又帶來一條金色鯉魚,夫人又附上鯉魚,聽到一個女僕高興地說:「夫人最喜歡吃鯉魚了,快剁成魚圓,夫人醒了好當早餐。」於是,廚師就刮鱗剔膽,斷頭去尾,夫人則如受淩遲極刑。最後放在菜板上細細地剁,一刀一痛,猶如化為百千身,受寸寸割裂,極力狂呼,驚醒過來。
一會兒功夫,女僕端來早餐,說:「魚圓已經煮好,夫人可用早點了。」
夫人回想夢境,不覺汗如雨下,命女僕把魚圓端走,並撤銷了慶宴。
縣令感到奇怪,仔細追問。夫人把剛才的夢一一相告,並從此長齋茹素。
這件事發生在清朝嘉慶年間。
(4) 浙江平湖台浦鎮有位大紳士,經營木材行。他為人勤勞認真,沒有一般市儈氣派,只是對飲食特別講究,尤其常買麻雀塞滿鴨腹烹煮,食用之時用筷子撥開鴨腹,眾鳥羅列,味道特別鮮美,命名為「百鳥朝王」。經年累月,不知殘殺多少生命。
後來,這位紳士背上忽生大瘡,四周又生了無數小瘡,延醫診治,都說此病叫「百鳥朝王」,即使扁鵲再世也難以治癒。他晝夜呻吟,拖延了數月,瘡毒潰爛而死。
(5) 我的堂舅姓卓,台中縣人,務農。
1952年,堂舅身體欠佳,聽說吃狗肉可以強身,就準備把家中養了多年的忠犬殺了,全家進補。
這天一大早,堂舅和舅母合力用鋤頭打昏了那條忠犬,拖到魚池,打算用水把它淹死,沒想到那條忠犬在水裏醒了過來,游泳而逃。
事過一個多月,忠犬不記恨主人,傷癒後回來為主人看門。
兩個星期以後,堂舅還是沒改變主意,這次改用刀和石頭。可憐的忠犬死狀極慘,頭被石頭打得起了一個大疤,舌頭外伸,鮮血一口一口地吐了一地。
當晚,全家人飽餐了一頓。
第二天,堂舅在地裏幹活兒,突然感到肚子疼,方便後倒也沒什麼異樣。
第三天,就在殺狗的同一時辰,堂舅在地裏突然感到頭昏,咳了一聲,一口鮮血吐在舅母眼前。舅母放下地裏的活兒扶他回家,請來中醫把脈,服過湯藥也不見效。當晚頭痛得大聲慘叫,聲音就像忠犬被殺時的哀嚎,口中不斷吐血。舅母又到鎮上請來有名的西醫,也無法治好那種怪病。
堂舅病倒的第四天,因每天吐血數次,喉頭腫大,舌頭吐出,嘴巴不能閉合,頭痛異常,兩眼出血。就這樣前後才五天,走完了最後的人生旅途。
可是狗肉還有一大半沒吃呢。
(6) 芋仔,三十多歲,身體健壯,為人憨直,幹活認真,深得老闆讚賞,大夥兒也對他頗有好感。但為什麼他卻終年不回家?前幾天,這件秘密揭開了。
一天,工友矮仔財指著芋仔憤聲罵道:「不曉得他昨晚發什麼神經,整夜吼個不停,害得我們很多人都沒睡好,今天沒精神上工。」他一面說,一面做一種恐怖的怪聲,說:「你們聽聽,這種聲音!又不是見了鬼!」
我見芋仔神色不對,就招呼他坐下,要他有事好好說。他起先不肯,經不起大家一再逼問,終於說:「我……看到鬼了!」大夥兒一聽,個個汗毛直豎。
他開始結結巴巴地給大夥兒講他的故事。
大約在七八年前的冬天,他在中部山區家鄉,閑來無事,與弟弟坐在庭院樹下,冷得打哆嗦。他突然想起冬天進補的香肉,不禁垂涎三尺,對弟弟說:「現在如果有狗肉吃該多好啊!」
弟弟說:「那還不簡單,隔壁的大黃不是又肥又大嗎?」
「對呀!我怎麼沒想到?」
說幹就幹,兄弟倆拿了一條粗繩,打個活結,毫不費力就把大黃誘進圈套。大黃平時和他們感情不錯,因此在被殺前不停地猛搖尾巴,不停地流眼淚,一直向他們哀求。
大黃死時,兩眼瞪著,帶著恨意,舌頭拉得很長,樣子非常駭人。
兄弟倆一通料理,買來兩瓶老米酒,對飲到半夜,大呼痛快過癮。
事隔多年,一天夜裏,芋仔夢見大黃回來了,猙獰的眼中射出寒光。他害怕極了,正想逃走,大黃縱身一跳,咬住他的脖子,「救命啊!」這一驚呼,從夢中驚醒,全身冒著冷汗,棉被都滲得濕濕的。
此後,他天天都做大黃前來報仇的噩夢,天天都驚叫著醒來。家人以為他中了邪,請來符仙乩童,用盡辦法也毫無效果。時間久了,他不忍心家人被搞得心神不寧,只好離家逃走。
他在高雄的一家合板公司找到工作。奇怪,大黃竟然不來糾纏了。
一年後,他突然接到弟弟的死訊,只好趕回家。家人說:「從你離開後,你弟弟患上了跟你一樣的毛病,常做噩夢,怪吼怪叫,後來嚴重了,連白天也在地上做狗爬、學狗叫。前天,他爬到柴房,不知怎地,放在柴堆上的鋤頭突然掉下來,打中他的腦袋,就這樣死了。」
芋仔聽了這話,倒吸一口涼,問道:「鋤頭放在哪裡?」家人說放在柴房。他急忙奔往柴房,一看,嚇得幾乎昏倒。沒錯,這正是他兄弟倆合力打死大黃的兇器。他當晚就找了個藉口趕回高雄。一路上真是草木皆兵,稍有風吹草動就毛骨悚然。
完了,大黃的陰魂真的追來了。當晚,它兇神惡煞般地出現在他床前,他跪在床上求饒。驀的,黃影一閃,已經咬住了他的脖子。「救命啊!大黃!饒命啊!」他極力掙扎呼喊。同事們被驚醒,引起一陣騷動。
他只好再逃。到了臺北,雖然換了兩三家公司,大黃卻仍然前來糾纏。他終日惶惶不安,晚上不敢單獨出門,連上廁所都心驚肉跳。
「要來的終於來了,昨晚,大黃帶著七八條凶狗,把我團團圍住,一齊撲上來,我血肉模糊,劇痛難當……」芋仔說到這裏,一副驚懼的樣子,然後又無限後悔地說:「大黃是條很有靈性的好狗,真不該為滿一時口福而宰它下鍋……恐怕有一天我會遭到和弟弟同樣的下場。」
第二天午飯的時候,大家都在議論紛紛──芋仔辭職走了。我心想:這次他又會逃到哪裡?是東部?還是往南?
(7) 林先生聽說吃鰻魚可以進補,所以一到冬季,每天都要選購一條又大又肥的活鰻回家享用,年年如此,從未間斷。朋友們都叫他「鰻魚仙」。
一天,林先生像往常一樣來到販魚攤上,因為魚販們格外忙碌,他乾脆挽起袖子自己動手。他將手伸進鰻籠裏,左摸右摸,想捉起那條特別肥大的鰻魚。
做夢也沒想到,一籠鰻魚一齊咬向他的胳臂,死也不鬆口。林先生驚恐萬分,臉上頓時滲出豆大的汗珠。
在醫院急診室裏,護士被林先生手臂上大大小小蠕動的鰻魚嚇了一跳,試著用針刺、用藥水泡,都無法使鰻魚鬆口,不得已將鰻魚一條條從頸部剪斷,許多魚頭仍咬著不放。
醫生發現鰻毒已侵入整個手臂,有生命之憂。經過一番勸說,林先生終於同意做切臂手術。
(8) 我家隔壁的吳老先生經常邀請朋友到家裏喝酒,劃拳之聲常常持續到半夜,對此,鄰居們早已見怪不怪了。
但是,後來我們聽到的不再是興高采烈的劃拳聲,而是一陣陣痛苦的呻吟。不幸的事接二連三地發生在吳老先生家。先是吳老太太氣喘病發作,急送醫院,不久,家中又傳出吳老先生的哀號和物體碰撞聲,「饒了我吧!我以後再也不敢吃你們了!」有時傳出像狗吠的聲音,讓人毛骨悚然。
日子一久,吳老先生夫婦變得心神不寧,整天昏昏沉沉的,身體日漸消瘦。
家人很著急,問他們到底是怎麼回事。
吳老先生說:「最近,老是覺得有人跟在左右,心裏非常害怕,而且經常做噩夢,每次都夢到一大群貓狗,鮮血淋漓,向我討命,嚇得我魂不守舍、徹夜難眠,真是痛苦。」
吳老先生接著說:「以前我經常到外面抓野狗回來宰殺,邀請朋友一起喝酒,根本不信亡靈索命之事。現在被冤魂纏身,這才知道殺生的後果,以後我再也不敢殺生了。」
(9) 湖南岳陽市郊一位學生食蛙後精神失常,口吐蛙音,聞者無不稱怪。
今年五月,岳陽市北區雲溪鄉八一村茶巷學校一位十七歲的男生,在門前草叢深處發現兩隻抱在一起的大泥蛙,他便把它們捉回家,去掉皮和內臟一稱,還有一斤多,當晚就把它們吃了。
誰知,他吃完青蛙後精神失常,口中連續不斷地發出蛙鳴聲。經過治療,病情已漸漸好轉。
至於該生為何食蛙後精神錯亂、口吐蛙音,至今還是個謎。
(10) 湖南湘潭縣前進村一位青年,宰殺了一條毒蛇,準備美餐一頓,但當他清掃蛇頭、蛇尾及內臟時,手剛碰到蛇頭,就被蛇頭死死咬住。抬到醫院急救,三天後身亡。
每個人都愛護自己的生命,而動物也一樣貪生怕死,所以,怎麼可以殺它們的身體來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欲呢?殺生的時候,或刺心,或剖腹,或剝皮,或刮鱗,或斷喉,或湯煮,或生醃,可憐啊!它們怎樣度過生命的最後時刻?它們遭受如此大的痛苦卻無處申冤!
人們造下了彌天大罪,與被殺的生靈結下了血海深仇。地獄的刀山、劍樹、鑊湯、爐炭無疑在等著他們。
地獄的罪苦受完之後,轉而無數次投生為畜生,償還以往殺生食肉的命債。
命債還完了才能投生為人,因為殺生的餘報,則是多病而且早死。
捕蟹養親
嘉興一個老婦的兒子,捕蟹為生,捕得螃蟹,常用草繩捆綁成串販賣,再將賣得的錢買回柴米供養母親。母親習以為常,不以為非。
有一天,母親身染重病,將草繩一束束吞進肚裏,再一節節抽出來,抽完再吞,吞完再抽,如此反復,腹中的血穢都隨草繩牽了出來。人們都前來圍觀。
她說:「兒子用殺生的錢奉養我,所以得到這個報應。如果不這樣做更加痛苦。」如此折磨了數天而死。
焚燒垃圾
揚州的何自明在石塔寺前開了間茶館。一天,忽然得了怪病,繞著床來回走,叫苦連天,折騰了一個多月。
臨死時,他告訴朋友:「我每天掃院子的時候把樹葉、瓜皮用火燒掉,不知道裏面的無數蟲蟻都被燒死。我的罪孽太重了,怎麼辦呢?」說完就死了。
撈蟲養魚
明朝末年,無錫薛子蘭喜歡養金魚,常常撈取紅蟲餵魚,所殺無數。
後來,他得了一種怪病,渾身奇癢,搔過之後,作扔掉狀,說:「有千萬條紅蟲在我身上,疼痛難忍。」最後遍體搔爛而死。
兒時的殺業
湯聘,溧水人,順治甲午年(1654年)參加鄉試,走出考場後發病,到了十月初六,全身僵冷,一生所做的事情都浮現眼前。他看到自己小時候頑皮,把一隻雞藏在溝中,被黃鼠狼傷害;又曾殺死一窩蝙蝠;還有一次,一個僕人貪睡,他點燃油紙燒傷僕人的手。一會兒,他看見蝙蝠等都來討命,心裏很恐怖。還好,一生所做善事也一件件清晰浮現。他忽然想起「無掛礙故無有恐怖」的經文,心情漸漸平靜下來。後來看到觀音菩薩楊枝一灑,就蘇醒過來。
藏雞殺蝠雖是兒時的遊戲,但罪業不可寬恕。
殺人現報
(1) 有個人結婚多年未能生子,就娶了個小妾,不久,小妾為他生了個兒子,他喜出望外,從此對小妾和兒子更加疼愛,無意間冷落了大太太。
大太太積怨已久,一天,終於找到發洩的機會:小妾不在房間,兩歲的孩子獨自一人睡在床上。她就惡毒地把金釵插進小孩的頭頂!
雖然孩子一直哭個不停,可是沒人發覺金釵,一個白白胖胖的孩子就這樣夭亡了。
小妾被這突如其來的打擊折磨得死去活來,每天以淚洗面。親戚鄰居們都來勸她:「孩子突然死去,一定有什麼原因,最好能開棺驗屍。」
經檢驗,孩子頭頂有根金釵,這讓小妾意識到他是被害死的,於是發誓一定要報仇,否則死不瞑目。不久,她在憂鬱和悲憤中與世長辭。
後來,大太太生了個女兒,但不幸的是,長到兩歲就夭折了,這讓她痛苦異常。一年後,她又生了個兒子,可是不到三歲又夭折了!這樣一連生了六個孩子,最多養不到七歲就死了。十幾年來,大太太被愛子夭折的痛苦折磨得憔悴不堪。最後,她把自己關在房間裏,不願和外人接觸。
一天,家裏來了一位比丘,對她說:「你還記得以前死去的那個小妾嗎?還有,她那兩歲的兒子是怎麼死的?」
大太太被問得全身發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她羞愧不已,終於認識到自己的罪惡,懇請比丘救度。比丘讓她第二天去寺院一趟。
次日,大太太一早就出發了。半路上,有條毒蛇攔住了去路,大太太嚇得昏死過去。幸好比丘及時趕到,對毒蛇說:「你應該滿足了吧!她只害你一次,而你卻報復了六次,這還不夠嗎?她已經在懺悔罪業了,並且願意到寺院為你做功德,這個怨結也該解開了。如果你害死了她,對你毫無益處!為什麼不為自己的將來打算打算呢?難道你願意生生世世在惡道中受苦嗎?」
毒蛇垂下頭,默默地遊走了。
大太太從此洗心革面,懺悔業障,跟隨比丘出家,隱居山中,潛心修道。
(2) 潘福元,臺灣枋寮人,最近由於精神病而將兩個兒子先後打死,因此被強迫送到精神病院關了幾個月。但他的言行舉止並無異狀,所以不久即出院回家。回家以後,他仍處心積慮地想要掐死妻子和其餘的兒女。
他的父親潘金生是在山上做工時暴斃的,他的哥哥也是冤死的,看樣子潘家快要家破人亡了。
鄰居們說,這一家在日本人統治時期發生過一件可怕的事。
一天,潘福元和他的父親在山中打獵,突然見到一隻很大的鹿,身受重傷,於是,輕而易舉地把它打死了。但另一個獵戶趕到了現場,說鹿是他打傷的,於是雙方爭執起來。
可怕的事情發生了!潘氏父子竟然合力把那個獵戶打死了!
事情發生後,鄰里之間雖然有些傳言,可誰也不願向日本人檢舉,他們因此逃避了法律的制裁。然而,潘家竟在冥冥中受到了嚴厲的懲罰。
(3) 我的舅父是河北省永清縣人。大舅董孟春,二舅董仲春,皆務農為業,兼做籠屜生意,日夜勤勞,兄弟和睦,家產日增,買農田四十五畝。
大舅孟春為人豪爽,事母甚孝,常言「世俗兄弟不和者,多是為了婦人枕邊之言,以致兄弟分家反目」。老母、弟弟屢次勸他成婚,孟春堅決不肯。兄弟勤勞如故,產業更增。
某夜,忽有數大漢跳牆而入,直奔孟春臥室,將孟春從睡夢中拉起就走,只穿去短褲單衫。北方的天氣,十月裏穿棉衣都冷,何況穿單衣呢?
後來,由說票人說合,討銀兩千元。仲春即將田地變賣,湊夠兩千銀,交於說票者贖人。哪知,款已交去,人總不回。
有一天,仲春早起,忽見牆頭有物一包,即時取下一看,原來是一包石灰,石灰中有個人耳朵。仲春見之大哭,知兄不能回。老母聞之,刺激得如狂人一樣,立刻上縣,要求申冤。但在日偽時期,誰給認真辦案捉人呢?強人便逍遙法外了。
事過三年,他的本村中有一人,早晨剛起床就喊道:「董孟春來啦!站在門外啦!」稍後又說:「進屋來啦!」接著又說:「孟春掐我的脖子啦!」其妻請人來救,只見他一邊喊著,一邊大口吐血,一邊哀求,直喊了半天,終於不治而死。好好的一個人,一點兒病也沒有,竟被鬼活活捉去。
偷盜
隋朝開皇年初,冀州郊外有一個十三歲的不良少年,經常偷盜鄰居家的雞蛋燒著吃。
一天清早,村裏人都未起床,少年的父親聽到外面有人敲門,喊他兒子的名字。父親就讓兒子去開門。來人對少年說:「官府召喚你去服勞役。」
少年說:「那我先進屋拿些衣服和乾糧。」
來人回答:「不必了。」於是領著少年出了村。
村南原本是一片桑田,已經耕好了,尚未下種。少年跟在使者後面,忽然看見路右邊有一座小城,四面門樓,色彩豔麗。少年感到很奇怪,問道:「什麼時候有了這座城?」
「不許說話!」使者嚴厲地呵斥他。
到了城的北門,使者命令少年進城。少年剛剛進去,城門就關閉了,城中不見一人,原來是座空城。只見地上到處都是熱灰碎火,深沒腳踝,少年燙得大聲呼叫,見南門開著,急忙跑向南門,可剛要跑到時,城門突然關上了。少年又向東門、西門、北門跑去,城門都是在他快要跑到的時候突然關上。
這時,村裏人陸陸續續下田幹活兒,男女老少都看見這位少年在田中四方奔走,口中啼叫。大家議論紛紛:「這孩子是不是瘋了?大清早在這裏不停地遊戲?」
午飯的時候,幹活兒的人都回村了,少年的父親問道:「看見我兒子了嗎?」
「在村南奔走遊戲,叫他也不肯回來。」村民回答。
父親出村,老遠就看見狂奔的兒子,大聲喊他的名字,只喊了一聲,少年就停了下來。
少年陡然發現小城和熱灰都不見了,一見父親就倒地大哭。父親發現他膝部以下皮肉焦爛,好像被烤熟了;問他話,也不回答。父親只好把他抱回家治療,可是怎麼也治不好,膝部以下形如枯骨。
知情的鄰里到少年奔走的地裏察看,發現足跡清晰,並沒有炭火。
從此,一村的老少皆持戒信佛。
《華嚴經》說:人在臨命終的時候,能看到將來受報的地方。作惡的人能看到地獄、餓鬼、畜生的景象;作善的人則能看到宮殿園林、諸天彩女。身雖未死,業力已現。
欺詐
(1) 久遠劫之前,釋迦牟尼佛身為凡人,歸命三寶,守戒不虧。
他與舅舅一起到遠地經商。回國途中,舅舅先行渡水,來到一戶人家。家中只有母女二人。她倆將家傳的古盤拿出來,想換取珍珠。舅舅用刀刮去古盤表面的積垢,發現竟是一個紫磨金盤!但奸詐的舅舅欺負她們不識貨,故意把古盤扔到地上,說:「別髒了我的手!」說罷繼續趕路。母女二人深受羞辱。
不久,外甥也路過這裏。那家的女兒又向他請求用古盤換珍珠。誠實的外甥告訴她這是紫磨金盤,並付出全部的珠寶。
外甥走後,舅舅折返回來,想用少量的珍珠換取古盤。當他聽說那個價值連城的古盤被人買走,跑到河邊捶胸頓足,喊道:「還我寶來!」急火攻心,吐血而死。
外甥找到舅舅的屍體,哽咽著說:「貪心竟至於喪身啊!」
(2) 宋朝官員趙廷臣使用欺詐手段和嶺外的洞戎族人約定好向朝廷投降,把準備投降的洞戎族人灌醉之後全部殺死,然後啟奏朝廷,說他平息了洞戎族的叛亂,因而得到朝廷的大力提拔。
後來,他夢到被他殺死的洞戎族人對他說:「我是來報答你對我們洞戎族人所用的詐術的。」沒過多久,妻子為他生了個兒子。
這個兒子年紀很輕就考取功名做了官,然而,他忽然莫名其妙地犯上作亂,趙廷臣和他的妻子受兒子牽連,被朝廷治罪,流放到嶺外,結果被洞戎人殺死了。
妄語
興山縣縣衙有一位縣吏很會騙人,縣官每次施人恩惠的時候,他就會說:「這是我向縣官建議的!」縣官如果饒恕了一個人,他就會說:「這全是因為我從中說情啊!」大家都羡慕他有旋轉乾坤的力量。
後來縣官犯了法,上級就把他也一起抓起來查辦,並且對他說:「縣官全聽你的話,他的所做所為都是你主使的,所以你難辭其罪。」竟把他活活鞭打致死。
綺語
施耐庵的《水滸傳》裏有很多惡劣情節,可謂誨盜誨淫,結果他的兒孫生下來都是啞巴。
王實甫在《西廂記》裏描寫偷情私會的情節,後世許多人看了都會產生邪念,結果書還沒寫完,王實甫就自己嚼舌而死。
唐朝詩人元稹zhen3,見到表妹長得很美,就想娶她為妻,卻遭到了拒絕,元稹異常憤怒,竟然寫了《會真記》這本書,虛構表妹與人偷情,譭謗表妹的名節,而且使後世的讀書人萌發邪念,結果他死的時候痛苦萬分,屍體還慘遭雷電焚燒。
不孝
崔和,後魏人,家中巨富,卻性情吝嗇,曾暗中埋藏財寶數百斛。
一年春天,其母李氏想吃旱芹,可是崔和捨不得花錢,始終不肯買。
他的兒子崔軌盜取他的錢財,多達百萬,逃亡而去,崔和無可奈何,義憤填膺。
遷任參軍之後,崔和更是貪得無厭,多方收受賄賂,終於罪行暴露,被皇上賜死。
家資巨萬,卻捨不得給母親買旱芹,自以為可以永享富貴,誰料,兒子可以盜取,君王可以殺他,財命兩空,又落得不忠不孝之名。
吝嗇
(1) 明朝的張義方非常富有,擁有良田數百頃,每年收到大量的佃農租糧,堆積在倉庫裏,時間久了就會腐爛,他就命人把腐爛的五穀丟棄。他還曾用芝麻喂豬、用綠豆喂牛。別人勸他拿出些糧食救濟窮人,他斷然拒絕。
正德六年,黃河決堤改道,他的良田變成了河流,一夜之間家產蕩盡。
(2) 民國初年,諦賢老法師住持觀宗寺。門下有一僧人,名叫志誠,平素慳吝,多年來攢了幾枚銀洋,非常珍視,整天帶在身上,以至於影響到他的參禪用功。
一天,他得了病,被陰曹抓去,兩個鬼逼著他把銀兩從前殿搬到後殿庫房。志誠搬了半天,坐下休息,悔恨生前貪心未了。二鬼回來發現志誠沒在做工,非常憤怒,猛力用膝蓋撞他。志誠感覺疼痛,連連稱念「阿彌陀佛」,頓時陰曹佈滿金光,驚動閻王,出來詢問,才知道二鬼偷懶,又知道志誠貪銀,被抓來做勞役。閻王斥責二鬼,讓他們把志誠放回。
志誠半天後復蘇,詳細描述陰曹的事情,併發心痛改前非,精進念佛。
貪污
(1) 封元則,唐朝渤海長河人,到了唐高宗顯慶年間,掌管宮中膳食賬目。
當時,於闐國王朝見大唐天子,臨走時將吃剩的數千隻羊托封元則送往寺院放生。不料封元則利慾薰心,暗自將羊全部賣給屠宰場。
龍朔元年六月的一天,洛陽城忽然雷電交加,大雨傾盆。封元則在宣仁門外被雷電擊中,折斷頸部,血流滿地,慘死街頭。
人們都感慨地說:「像這樣的人,一定是做了不仁不義的事,才有這樣的果報。」
(2) 紹興府有一位布政,因貪污而積累了數十萬的家財,丟官之後回到家鄉,購置了十萬畝良田,在當地可算是首富了。
他經常夢到祖父對他說:「你就要受到報應了!」當然,他根本不相信這話。
他有一個兒子、一個孫子,整天吃喝嫖賭,結果都短命而死。兒孫死後,布政中風癱瘓,甚為淒慘。
更不幸的是,兒媳和孫媳不守婦道,很多人見她們有錢,都想佔便宜。布政眼睜睜看著,卻無能為力。最後,家財全部敗光了。
布政臨死的時候瞪著眼睛大聲說:「官做到了布政不能算小,良田十萬畝也不能算少,都在我手中置的,又都在我手中了的,這是什麼道理啊!」
奢侈
浙江嘉興沈某,擔任四川瀘州刺史,後被提升為太守。他為人慷慨好施,親戚朋友都沾光不少,只是日常生活非常奢侈,居家陳設莫不講究華麗,日常飲食也很精細,鴨腦、魚唇、鹿肉、乳酪等貴重食品,每餐至少兩種以上。
沈某辭官之後回鄉買了一棟大宅子,栽植竹林花木,疊放美石,開通清泉,到處都極盡精雅。
十年後,沈家漸漸衰落,沈某也開始神志癡顛,不論什麼物品都要送入口中嘗嘗,甚至茶壺、茶杯都要打碎亂嚼,以致傷身而死。
酷吏
李開先,昆山縣人,相貌醜陋,性格殘暴,外號李藍面。每當徵收錢糧的時候,一定要用極重的板子,往往把人打死,血濺滿堂。
李開先罷官以後住在蘇州,三四年內,家人相繼死去,只剩下他和一個女兒,女兒又和僕人私通出走,就剩下他孤單一人,窮困不能度日。
康熙元年,他到鍋灶前燒東西吃,用嘴吹火,不料跌入灶門,把頭燒焦而死。
驕慢
憍薩彌羅國的國王波斯匿王向迦毗羅衛國求親。迦毗羅衛國雖是小國,卻不願將公主嫁給波斯匿王,因此,城中的摩訶男長者就想出一個辦法,假稱家中的婢女末利是公主,嫁給波斯匿王做王后。這件事一直瞞著憍薩彌羅國的人。
末利為波斯匿王生了兩個兒子:祇陀和琉璃。祇陀太子後來將心愛的園林佈施給佛陀;而琉璃王子卻殺死自己的父親和哥哥,毀滅了母后的國家。
為什麼他會造這樣的彌天大罪呢?原來有一段因緣。
琉璃王子少年的時候同一位大臣的兒子苦母在迦毗羅衛城學習射箭,一天,他們跑進為歡迎佛陀歸國而建的講堂裏,琉璃王子爬到獅子寶座上玩。這時,恰好進來一幫人,他們看見琉璃王子,就很不高興地罵道:「你這個卑賤的婢女所生的孩子,怎麼敢污染獅子寶座!快滾出去!」
琉璃王子年紀雖小,可是被這一罵,傷透了自尊,滿臉通紅。他默默地退出講堂,咬牙切齒地對苦母說:「苦母!我永遠也忘不了今天!等我繼承了王位,第一件事就是報復他們對我的羞辱!」
被釋迦族人辱罵的情景時刻映現在琉璃王子眼前,為泄此恨,他不擇手段地奪取王位。終於,他陷害了哥哥,又殺死了父王,登上了王位,血洗了迦毗羅衛城。
妒火
白泰官,清朝雍正年間有名的江南八大劍俠之一。
有一次,他遊歷四方之後,回到闊別八年的故鄉,在村外看見一個八九歲的小孩正在練武,身手不凡。白泰官看得出神,猛然想到:這個小孩長大以後,武藝肯定在我之上!於是,一股妒火從胸中燃起,竟在尋釁比武中置小孩於死地。
小孩氣絕前,盯著白泰官咬牙切齒地說:「我父親白泰官回來,一定會給我報仇!」
這句話像一聲霹靂,把白泰官驚呆了。原來他殺死的竟是自己的親骨肉!
不孝
秣陵地方(南京)有居民朱緒,品行不端,其母害病多年,念念想吃菰(茭白)羹湯。朱緒的妻子買回來煮好,端給婆婆,不料朱緒見了,竟把菰湯奪過來,說:「既然害病,又怎能吃呢?」說罷自己全部吃光。
母親憤怒地說:「你這逆子,不能體念為娘病體也罷,竟然奪去我日夜想吃的食物,上天如果有知,當令你這逆子哽死。」
朱緒聽了母親的詛咒,心中耿耿不安,當夜就便血而死。
時人都認為這是忤逆不孝所致。
福兮禍所倚
過去,田賦徵收人員下到農村,村裏人都很害怕,因為稅賦多收少收、寬緊補罰都在他們手中,所以,唯恐得罪了他們,往往是好酒好菜殷勤招待。
我們鄰居高先生小時候讀過私塾,寫得一手好字,年輕時當跑堂,三十歲那年忽然靈機一動,借高利貸托人謀上徵收田賦的差事,只幹了半年,就還清了債款。從此嘗到甜頭,貪得無厭,走到那兒就在那兒吃喝玩樂,見交不上稅的窮人,就用捆綁、關押等高壓手段對付,作威作福,不可一世。
高先生有三個嗜好,一是愛吃狗肉,那年頭兒,山溝裏家家養狗,他一到村上,就吩咐弄只強壯的家犬品嘗,平均五天吃一隻;二是愛賭博,麻將一打就是一整天,輸了就往捐稅上攤;三是愛玩女人,後來手上的錢多了,還瞞著妻子在外邊養了兩個情婦。
高先生很會奉承上級,也懂得結交地方頭面人物,所以官運亨通,凡事得心應手。
他妻子呂氏心地善良,經常勸他要謀財有道,不要胡作非為。但他劣性不改,經常與妻子吵鬧。呂氏一氣之下,去外地跟女兒女婿過日子了。高先生在家無人阻撓,竟肆無忌憚地把情婦接回家住,過著荒淫無恥的生活。
好景不長,酒色喪身,他的左手左腳開始麻木抽筋,走起路來一瘸一拐,人們都說他是中了色瘋。不但如此,他還患上梅毒,下身及面部生出許多膿瘡,最後發展到雙目失明、全身浮腫,躺在床上起不來了。情婦當然也偷偷溜走了。
幾個月過後,人們好久沒見到高先生了。他的妻子呂氏從女兒家回來,見家門沒有上鎖,但敲門又沒動靜。鄰居小夥子爬上屋頂,翻開瓦片,屋裏沖出難聞的臭味,往裏一看,一具死屍躺在床上,已經腐爛了,生了很多蛆,原來高先生不知啥時候已經死了。
「福兮禍所倚」,對正當的享受尚且要惜福,像高先生這樣敲詐鄉民而又淫亂作惡,報應如此快速,也在意料之中。
德瓶
有個窮人替人做苦工積下一點錢,就去做小生意,每天早晚燒香,祈求天帝賜給他財富。他雖然很貧窮,只能住破茅屋、穿舊衣服,但做事非常認真,日子過得即使再苦,也不向人借錢,老老實實度日。
他的誠意感動了天帝,十二年後的一天,天帝在他禮拜的時候出現了,給他一個瓶子,說:「十二年來,你每天誠心禮拜我,我還看到你是個老實規矩的人,所以特地來幫助你。這個瓶子叫 『德瓶』,你好好保管它,它會滿足你所有的願望。」天帝說完,就隱身不見了。
窮人拿著瓶子半信半疑,「如果能給我一件漂亮的衣服,那就好了。」他自言自語道。轉眼間,從瓶子裏冒出一件漂亮的衣服。窮人高興地把衣服穿起來──顏色漂亮,非常合身。「如果能有一頂新帽子和一雙新鞋子,那就相配了。」剛想到這裏,新帽子和新鞋子就擺在面前,他馬上穿戴起來,照照鏡子,儼然一個富人了。接著,金子、樓房、婢女……所有他想得到的,德瓶都幫他實現了。他由一個窮人一躍成為大富翁。
生活的改變使他的性情也大不相同了,他不再安分,常常在朋友面前自我誇耀,在鄰居面前也越來越傲慢,連每天早晚那兩次禮拜也感到麻煩了,後來索性取消了。
過生日那天,他為自己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宴會。酒過三巡,一位朋友問他:「老朋友啊!以前你那麼窮,怎麼一下子就變成富翁了?能不能將致富的秘密說來聽聽?」
他趁著醉意回答:「我有一個德瓶,不管向它要什麼,它都能滿足我的願望。」
在賓客的要求下,他慷慨地拿出德瓶在大家面前展示,一切願望無不滿足。賓客們嘖嘖稱奇。他更加得意,心想:這個瓶子這麼一點點大,實在不夠威風,如果它能大一些,讓我可以在眾人面前登上瓶子跳跳舞,那不是更好嗎?
霎時間,小小的德瓶忽然變得很大,他也真的爬到上面跳起舞來了。
正當他跳得高興的時候,瓶子忽然被踏破了,一時間從裏面變化出來的所有東西全都消失了,只剩下破茅屋和舊衣服。
貪色
(1) 從前,有五百商人入海采寶,其中有個智者,名叫彌蘭,是商隊的嚮導。
他們的船遇到海難,只有彌蘭一人得以倖免,抓著一塊木板,漂到一座名叫鼻摩的島上。
為了尋找棲身之處,彌蘭順著一條小路往前走,竟發現一座銀城,周圍樹木茂盛,清清的河水繞城而過。四位貌若天仙的美女上前迎接,說:「歡迎來到銀城!尊貴的客人漂洋過海,旅途勞頓,這裏有七寶宮殿,我們是服侍您的,請住在這裏吧,不要再到處漂泊了。」彌蘭隨她們進城,住進七寶殿裏,縱情歡娛,無願不滿。這樣過了一千多年,彌蘭心想:這些玉女不令我衰老,是什麼原因呢?於是,趁她們睡著了,偷偷逃出銀城。
不久,他發現一座金城,有八位美女迎他入城。城中的寶殿名叫屑末,是用更珍貴的寶珠建成的,美女的容貌超過銀城百倍。幸運的彌蘭在金城裏享樂了一千萬年,最後又感到迷惑,心想:這些玉女不令我衰老,是什麼原因呢?於是又逃出金城。
他又發現一座水晶城,十六位美女迎他入城。城中的寶殿、美女超過金城百倍。彌蘭在水晶城裏生活了幾千萬年,好像有享不盡的快樂。但他還是逃出了水晶城,去尋找更大的快樂。
於是他來到琉璃城。三十二位神采奕奕的玉女出迎跪拜,城中寶殿名叫爵單,其間眾寶、音樂、美食、女色非水晶城所能比。彌蘭在這裏生活了更長久的時間,最後又找機會逃了出來。
這次展現在他眼前的是座鐵城,竟然無人迎接,彌蘭心想:從銀城、金城一路走來,應該有更多的美女迎接呀!這時,有個鬼打開了城門。彌蘭入城,發現城中都是鬼,其中有個鬼名叫俱引,燒得通紅的鐵齒輪從他頭上碾過,淒慘無比。看守的鬼從俱引頭上取下鐵齒輪,套到彌蘭頭上。彌蘭頓時腦漿四溢,通體焦爛。
彌蘭流著淚說:「從四到八,從八到十六,從十六到三十二,住在屑末殿、爵單殿還不滿足,我真是咎由自取!什麼時候才能脫離這種痛苦啊!」
看守的鬼回答:「當初享樂多久,現在就要受苦多久。」
彌蘭被火輪折磨了六億年,才免除了苦患。
(2) 我們陝西長安的子弟喜歡玩蟋蟀。有兄弟三人,正值少年,一天夜裏,趁著月色到墓地捉蟋蟀。忽然間,他們發現一位少婦,姿色絕倫,於是就一起上前追她。少婦猛然一回頭,原來一張美麗的臉頓時變了,七竅流血,舌頭拖出來一尺多長。哥仨同時嚇死了。
第二天,家裏人找到他們,救活一個,才知道事情的緣由。被救少年生了一場大病,好幾個月才養好。
從此,這家人禁止子孫晚上出去捉蟋蟀。
(3) 俄國詩人普希金被譽為「俄羅斯文學之父」,結識了「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塔麗亞之後,為她的驚人之美所傾倒。他們結婚了。但這位美人只會跳舞,又愛打扮,只會在上流社會炫耀自己的容貌。她不愛丈夫的事業,不理解丈夫的生活和心靈,她害得普希金失去了寶貴的創作時間,而且背了一身債。後來,她又不拒絕一個貴族軍官的公開追求,使普希金蒙受羞辱。普希金忍無可忍,與那位軍官決鬥,飲彈身亡。
雷誅惡人
(1) 康熙乙亥年,蘇郡發大水。有位孕婦,因為丈夫臥病缺食,就抱著三歲的兒子入城借米,借得四鬥回來。離家一裏左右的時候,天降大雨,就到一戶門口站著一個小孩的人家躲雨。孕婦疲憊不堪,再也沒有力氣背著米、抱著兒子前行,就請小孩看管米袋,約定把兒子送回家再來取米。
小孩與母親商量,把米藏了起來。孕婦回來取不到米,不敢回家,就吊死在屋旁。丈夫失去依靠,沒多久也死了。
第二年六月,藏米的小孩隨父母搬到郡城養育巷,一天,忽然說出鬼話來:「我已經告了你的狀,雷神就要懲罰你了!」
不到三天,雷電交加,藏米的母子被擊殺在庭院中,死時母子倆抱在一起。當時是康熙丙子年七月初三。
(2) 我的遠親周某,濾縣人,娶妻張氏,忤逆兇悍。
一次,公公婆婆和丈夫連續兩夜夢見天上一行金字:「六月十三日雷劈周張氏」,他們把這個夢告訴張氏,張氏並不相信。
到了六月十三,整個上午都風和日麗,張氏嘲笑公公婆婆迷信,邀請鄰居來家打牌。中午,忽然雷電交加,張氏驚駭,直奔樓上臥室,關緊門窗,藏在大衣櫃中。豈料霹靂一聲,樓上門窗洞開,張氏竟被攝至街前擊斃。
陰差捉拿
馮銓,浙江解元,明朝神宗年間入京趕考。
有一位老人,膝下兩個女兒,因仰慕馮銓大名,就將二女託付給他。
燕京會試落第,回家途中經過揚州,馮銓竟將二女偷偷賣給妓院。二女不從,投水而死。
當天夜裏,馮銓的妻子做了個惡夢:兩個披頭散髮的女子從下水道進來,後面跟著一個鬼卒,手持虎頭牌,上面寫著「速拿馮銓」四個字。
妻子從夢中驚醒。
馮銓回到家中,妻子一見,喜出望外。馮銓奇怪地問:「我趕考落榜了,你怎麼還這麼高興?」妻子沈默不語,似有難言之隱。再三逼問,妻子就講述了那個惡夢。
馮銓聽妻子說夢的時候,正經過樓上,聽妻子說到「速拿馮銓」,渾身戰慄,不小心從樓上跌下,七竅流血,昏迷過去。
家人將他喚醒,他就把自己所做的負心事原原本本地說了出來。
冤家索命
梁曲人宏某,家財萬貫,到湘州販賣木材,買得巨木數排,都長達五十多丈,世所罕見。
武帝想在文帝陵墓修建皇基寺,需要名貴木材,而巨集某的木材正在這時運到南津。南津尉孟少卿為了迎合皇上,圖謀霸佔,就搜取宏某的衣服、財物,誣衊他是搶劫來的,又說他的木料超過了規定,不是商人所能經銷的,把宏某處以死刑,木材全部沒收。
宏某臨刑那天,叫妻子在棺材裏多放筆和紙,又寫了孟少卿等十幾個人的名字,吞下肚子。
宏某死後一個月,孟少卿忽然看見宏某來討命。開始還能勉強回避,以後就只能連喊「開恩」了,不久就吐血而死。其他與本案有關的官員也在幾個月內相繼死去。
皇基寺剛剛完工,就遇上一場大火,全部化為灰燼。
虐待妻子
(1) 史堂地位低微的時候已經娶妻,考取之後極其遺憾得不到富家女子為妻,漸漸同妻子疏遠,不與共寢。妻子抑鬱成疾,臥病數年,史堂不看一眼。妻子臨終時在隔壁房間呼喊:「我今天要死了,你忍心不看我一眼嗎?」史堂竟然不聽。
妻子死後,史堂心有不安,就聽從邪說,用土器蓋住妻子的臉,還給屍體戴上枷鎖。當晚,史堂夢見父親說:「你因為這樣對待妻子,壽祿都已消盡了。」
第二年,史堂果然死了。
(2) 允修,太倉潮音庵僧人,三際瞽法師的徒弟。
允修出家以前性情惡劣,經常毆打妻子。妻子臨死的時候發誓說:「我死了也要變成一條蛇把你咬死!」允修曾經把這話告訴別人,並說:「我出家都這麼久了,離開家鄉又這麼遠,冤仇肯定已經化解了。」
一天晚上,三際瞽法師無意間觸摸到一條蛇,連忙呼喚眾弟子將它趕出去,並囑咐不要傷它性命。
允修的床榻與師父相鄰,第二天半夜,燈火尚未熄滅,眾僧忽聽允修在房內大叫「蛇來也!」推門一看,允修已經命喪黃泉。
害人適害己
西村阿秋婆年輕守寡,撫養兩個兒子長大,老大當了裁縫,老二當了瓦匠,兄弟倆都很孝順。
老大成年後同東村姓黃的女兒結婚。黃氏待人刻薄,性情兇暴,愛說風涼話,經常給人家出壞點子。嫁到李家後,經常無理取鬧,欺負丈夫和婆婆,還在鄰居間挑撥是非,使得他們家庭不和。日子久了,人們非常討厭她,一見她來串門就提心吊膽,生怕她再搞什麼鬼。
三年後,老二娶妻,小倆口感情甚好,新媳婦姓許,和藹賢慧、孝順婆婆,阿秋婆很是滿意。黃氏卻十分惱火,想到自己同老大結婚多年,沒有生育,而老二小倆口若是生男育女,自己不但沒面子,霸佔家產的夢想豈不也落空了?
一天,剛結婚幾個月的老二給人家建房時,不慎從二樓陽臺的腳手架上摔下來,不省人事,第二天就斷氣了。妻子和阿秋婆哭得死去活來,村上的人也為她們悲傷。只有黃氏暗自高興,不但不軟語安慰,反而指桑?槐,說新媳婦是「克夫星」。新媳婦聽後悲痛萬分,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家中的生活全靠老大了,黃氏眼看得勢,趁機公開虐待婆婆,不給熱茶熱飯,還當面責罵「老了不知死,浪費人間五穀」,阿秋婆受此辱罵,悲憤不已,經常跪在地上仰天哀哭,經此折磨,不久就病倒死了。
殘忍的黃氏一不做二不休,接著把弟媳趕回娘家改嫁。從此,黃氏成了一家之主,還抱養了一個才滿周歲的女娃。
第二年春天,三十七歲的黃氏懷孕了,生下一個男孩,隔兩年,又生下一個男孩,這可把老大夫婦樂壞了。
但好景不長,有一天,老大飲酒過量,腦血管破裂,突然死去。一個本來很像樣的家庭,只剩下孤兒寡母四人了。
風風雨雨又過了幾年,黃氏好不容易把兒子們拉扯大(一個七歲,一個五歲),卻發現原來都是白癡,整天在外面打滾,到鄰居家偷東西,被人發現了就耍賴哭個不停。黃氏對兒子百般掩護,反罵鄰居欺負他們母子。
冬天,黃氏左眼患白內障,捨不得花錢就醫,一天天拖延,不久右眼也患了白內障,仍不就醫,終於雙目失明,只好摸著走。
她抱養的那個女娃已經九歲了,人緣好,又聰明,看不慣養母的言行,有時也頂幾句嘴。黃氏想把養女送還親生父母家,但又恐家中無人使喚。
一天,黃氏失足跌入陰溝,脊椎骨折,半身不遂,大小便失禁,缺人照料,臥床半年多,身上生了幾個大褥瘡,發臭生蟲,血肉模糊,痛苦萬狀,哭爹喊娘,活活癩死了。
當黃氏裝進棺材時,大兒子走上前看了看,若無其事地笑著說:「天亮了,太陽老高了,還躺在這裏不起來燒早飯!我先出去遛達遛達。」說著就跑出去玩了。
這兩個呆子至今還活著,依然瘋瘋癲癲。村上的人一見到他倆,就想起他們的母親。俗話說「害人適害己」,看了黃氏下半生的悲慘結局,真是「善惡到頭終有報」。
賣齋
麻城王某持齋三年,一天,他身上突然長出難治的惡瘡,對持齋就起了退心。
朋友安慰他說:「因果報應一定有,持齋一定能得好報的。」
他說:「我已持齋三年,卻受此惡報,持齋有什麼好處?」
朋友問:「你既然認為持齋沒用,能否把它賣給我?」
經商談,三年持齋以十兩八錢成交。王某很高興,寫了收據、拿了錢,打算次日開始吃肉。
不料,當晚就夢到兩個惡鬼前來責?:「本來十個月前你就該死了,因為持齋的緣故,才能延命到現在。你既然把持齋的功德賣了,算起來反而讓你活過頭了!」說罷立即要捉他走。
王某驚怖萬分,哀求寬限一天,願意把錢退還,繼續吃素。
次日一大早,他就找到那位朋友,「齋我不賣了,錢還給你。」
朋友說:「對不起,字據我已在佛前燒掉了。」
他又後悔、又著急,不久就死了。
破齋酬業
魏應之,昆山人,子韶的同宗侄子。崇禎庚辰(1640年)春,和子韶同睡一屋,夢中突然大哭念佛。子韶驚問。他說:「夢中到了地府,看見我的名字列在《縊死簿》上,下面有注: 『三年後吊死在自己的書房。』我問是犯了什麼罪。冥官回答說:『定業難逃。』我又問有什麼辦法可以免難。他說:『沒有比長齋念佛更好的辦法了。』」
魏應之從此長齋念佛,努力精進。
八個月後,一位朋友對他說:「只不過是一個夢罷了,何必這麼認真?」經朋友一勸,他就漸漸開了齋戒。
癸未(1643年)春,他無故吊死在書房。屈指一算,正好三年。
崔浩毀佛
崔浩誹謗佛法,取其妻子所誦佛經焚毀,棄灰廁中,繼而慫恿太武帝廢除佛教。
後因國史案獲罪,被囚於檻籠,衛士數十人灑尿於其身。呼聲嗷嗷,聞於行路。「世皆以為報應之驗」。
宋徽宗毀佛
宋徽宗起初也很信佛,後來聽道士林靈素的妖言,遂改佛像為道相,稱佛為大覺金仙,稱僧為德士,改穿道士衣,凡做法事,居道士後。
下詔不久,京城發大水。群臣惶懼,宋徽宗敕令林靈素止水,怎奈越止越漲。僧伽大聖在宮中化現靈異,宋徽宗焚香哀乞。僧伽振錫登城,大水頓時退去。事後,宋徽宗下令複佛舊制。
不到六七年,金國將徽宗父子虜去,封徽宗為昏德侯,封欽宗為重昏侯。二宗皆死於五國城。
褻瀆佛經
江南金聖歎,博學好奇,才思聰敏,自稱當世無人超過自己。所評《水滸》、《西廂》,及穢褻處,往往引用佛經。又著《法華百問》,以己見妄測佛經奧義,混淆視聽。順治辛醜年(1661年),因哭廟案被殺,棄屍於市。
第四章 現生善報
畫家的福田
從前,有個窮畫家把妻子留在家鄉,獨自外出謀生。經過三年努力,賺了很多錢,於是打點行囊趕回家鄉。
中途,他來到供養僧眾的法會上,非常歡喜,心想:我從未種過福因,現在遇到這麼殊勝的福田,怎麼能錯過呢?於是,毫不猶豫地把錢全部佈施出來。
妻子看到丈夫空手回來,憤怒地責問他。
丈夫回答:「我把財富貯藏在堅固的倉庫裏面了。」
「什麼樣的倉庫?」妻子問。
「尊貴的教團。」丈夫回答。
生氣的妻子把丈夫告到衙門。畫家受審時陳述說:「我並非把努力賺來的錢無謂地浪費掉了。我以前不知道種植福田,現在遇到供養僧眾的機會,心生歡喜,捨棄吝嗇心而佈施。因為我知道真正的財富並非錢財而是心的緣故。」
法官稱讚畫家的精神。很多人聽到他的陳述,大為感動。
後來,畫家的信用提高,生活也漸漸好了起來。
見利思義
甄彬,梁朝人,困苦時曾以一束苧(可以織布)做抵押,向長沙寺借錢。贖回苧時,發現束內藏有五兩金子。甄彬心想:這不是我分內該得的,不能無故吞沒。於是送還寺庫。
梁武帝做平民時就聽說此事,對甄彬的人格非常讚賞,即位後便任用他,派他去帶郫郡做縣令。
同時就任縣令的還有四人,臨走時,武帝一一告誡他們:「身為地方長官,應以廉潔謹慎為重。」唯獨對甄彬說:「卿往日有還金的高尚美德,寡人就不必再用這些話相囑了。」
德化一方
王昭素,宋朝酸棗(河南延津)人,學問淵博,居家不做官,有超卓行誼,為鄉人所稱道。
王昭素每次買東西,都隨賣主所說價格如數付錢,從不還價。商販們相告說:「王先生來買東西,不要索取高價。」
王昭素修整住宅,將椽(架屋頂木條)木堆積在門中。一天夜裏,一個盜賊前來撬門。王昭素發覺了,並不作聲,將椽木丟到門外。盜賊甚感慚愧,悄然離去,從此鄉里不再出現盜賊。
王昭素被宋太祖任用為國子博士,後告老還鄉,八十九歲去世。
仁慈
(1) 梁武帝斷酒禁肉,節儉愛民,即使在暗室中也衣冠整齊;執行死刑的那一年必先齋戒一個月,為死刑犯流淚;不興兵打仗,讓百姓休養生息,以天下為公。
梁武帝治國四十九年,享壽八十六歲。他的子孫在唐代為官,有八人當了宰相。
(2) 王曾,宋朝益都(山東昌樂)人,為人正直,心地仁慈。
宋真宗咸平年間,王曾參加禮部考試,途中住宿一家旅店,聽見附近有母女二人哭聲悲切,於是探問鄰居,得知她們因欠官債四萬,一時無法償還,只得將女兒賣給商人,母女就要遠別,因此哀傷哭泣。王曾憐憫她們處境淒涼,對那位母親說:「你的女兒可以賣給我,我往來仕途,你們母女也可時得一見。」於是拿出銀錢退還商人,約定三天之後前來迎娶。
過了三天,母女倆不見王曾前來,便到旅店打聽。店主對她們說:「王曾已經離開了。」她們這才知道王曾原來是位有心相助的仁人君子。
王曾到達京都,禮部和殿試都名列第一,後官至宰相,封沂國公。
(3) 劉大夏,明朝人,通曉兵事,深得孝宗信任。
劉大夏官任車駕郎中時,皇上命兵部審閱有關憲宗成化年間三保下西洋的舊案,擬定再派使者前往,以期獲得珍寶。劉大夏最先找到該案舊卷,便將它隱藏起來。兵部尚書項忠派官員複檢,找了三天也沒找到。這期間,有朝臣諫正,事情就此作罷。
後來項忠責難屬吏說:「庫中案卷怎麼會丟失呢?」
劉大夏在一旁笑著說:「三保下西洋,隨行軍民死者過萬,往返花費數十萬,縱然獲得再多珍寶,又有什麼益處呢?案卷雖然還在,也應把它毀掉,還追究什麼呢?」
項忠聽了,深有感觸,起身作揖而謝,指著自己的坐位說:「劉公陰德不小,這個位置不久將屬於劉公了。」
後來劉大夏果然升任兵部尚書。
忠誠
魯宗道,宋朝安徽人,為人剛直。
當他擔任太子諭德時,有一次在酒店飲酒,剛好真宗有事要召見他。使者在他家等候很久,他才從酒店回來。使者很不安地對他說:「皇上如果責怪,你將如何回答?」
魯宗道說:「照實回答。」
使者說:「如果照實回答,肯定會被聖上降罪!」
魯宗道正色道:「欺君之罪,罪過更大。」於是進宮謝罪說:「臣有老友來訪,因為家貧,沒有杯盤,所以與老友同往酒店宴飲,因而延誤,請陛下治罪。」
真宗聞言,不但不責怪,反而更加賞識他的忠誠,認為將來可以重用,並常將自己的看法告訴太后。到了年幼的仁宗即位時,太后臨朝聽政,魯宗道終於受到重用。
清廉
孫謙,梁朝東莒(山東莒縣)人,曾任巴東、建平二郡太守,對百姓廣布恩澤,南方少數民族感恩圖報,爭相贈送珍寶。孫謙對他們多方勉勵,差遣他們回去,贈物一律不收。
南齊初年,孫謙當錢塘縣令,到任後簡化繁苛政令,常勸百姓耕田種桑,務必做到地盡其利,百姓深受感化,無人為非作歹,由此牢獄內竟空無一人。去官時,百姓感念他的恩德,以絲綢絹布相贈,孫謙辭謝不受。
由於他為官清廉,每次去官時都沒有私宅,只得借別人的車棚暫居。
梁武帝天監年間,孫謙當零陵太守,此前郡內常有猛獸出沒,孫謙到任後,就此絕跡;到了離任的第一天晚上,猛獸又開始為害百姓。
孫謙生活儉約樸實,冬天布被草席,夏天沒有蚊帳,然而夜間睡眠從未被蚊蚋叮咬,大家都覺得非常奇異。
孫謙安享天年至九十二歲。
拾金不昧
裴度,唐朝聞喜(山西絳縣)人,頗有豪爽氣概,唐德宗貞元年間中舉,累官中書侍郎,憲宗時位登宰相,封晉國公。
裴度少年時代屢試不中,洛陽有位相士說他形象不入貴格,會遭餓死之命。
有一次,裴度到香山寺遊玩,見一位婦人在寺內拜佛,爾後匆匆離去,遺落包裹一件。裴度拾起包裹追出去,但已趕不上了,只好等待來取,直到傍晚還不見婦人回來,就攜帶回家,第二天早晨又到寺院守候,見婦人匆忙跑來,邊找邊哭,說他老父含冤入獄,昨天向人借來玉帶二條、犀帶一條,非常貴重,要用來請托,替老父昭雪,不幸遺失。婦人淚下如雨,痛不欲生。裴度解開包裹查看,果然不錯,於是全數送還。婦人拜謝,願留一條贈送裴度。裴度笑著說:「我若貪圖此物,何必在此守候呢?」婦人再拜而去。
後來相士又見裴度,驚奇地說:「你必積過陰德,所以神色大不相同,前途萬里,不可限量。」
裴度就在那年中舉。
一念善因,終有善報
陰鏗,南朝時陳國人,博覽史書,善於賦詩,深受陳文帝讚賞,擔任晉陵太守。
有一次與賓客聚宴,見斟酒的人來回辛勞,親授美酒一杯、烤肉些許讓他分享,在坐賓客都笑他。陰鏗解釋說:「我輩終日暢飲,斟酒的人忙碌了一天卻不知酒味,這不近人情啊。」關顧之情流露言表。斟酒的人默默感念在心。
侯景之亂時,陰鏗被賊寇擒獲,忽然有人奮不顧身營救了他。詢問之下,那人竟是昔日宴會中斟酒的人。
仁與不仁
宋將曹彬攻破遂州,將士們都要求住在城裏,曹彬卻命令不可離開軍營;抓獲的婦女集中在一起,派人保護,事平後讓她們各自回家,沒有家人領取的,就備禮嫁出去。討伐金陵時,首先焚香發誓:破城之日不殺一人。後來,曹彬的兒子都相繼為帥。
當時同朝的另一位將軍曹翰,因攻不下江州而大怒,大肆屠城,縱兵搶掠。他死後不到三十年,子孫中就有人淪為乞丐。
碎碑刻碑
神醫孫思邈注有《千金方》,刻碑傳世。
有人為了牟取暴利,拓碑將藥方印成書賣,最後擊碎石碑。結果這個人被雷打死了。
另一個人為了濟世利人,再刻了一塊石碑。他夢見孫思邈對他說:「你命中無子,因為刻了《千金方》,當得貴子。」他果然生了兒子,日後大貴。
結草報魏
春秋時期,晉國有個大夫,叫魏武子。他有一個小妾,很受寵愛,沒有生過兒子。魏武子生病了,向兒子魏顆交待後事,談及這個小妾時,說:「她年紀這麼輕,我死以後,你就讓她改嫁。」
後來魏武子病危,時而神志不清,非常眷戀這個小妾,又囑咐魏顆說:「我死以後,一定要把她殉葬,讓她在地下服侍我。」
魏武子死後,魏顆按照父親清醒時的遺囑,讓她改嫁了。她的家人都很感激魏顆。
後來,魏顆與秦軍將領杜回戰於輔次。杜回是個有名的大力士,手提大斧,沒人抵擋得住。正在雙方戰得非常激烈的時候,魏顆看到一位老人結草絆倒了杜回。晉兵乘機上前,生擒杜回。
當夜,魏顆夢見老人來對他說:「我是你父親小妾的亡父,特來報你不把她殉葬的恩德。」
放下屠刀
永州張屠戶,附近寺院晨鐘一響,他就起床殺豬,天天如此。
一天夜裏,寺裏打鍾的僧人夢見十一個人懇求饒命,請求次日早晨不要打鍾。
張屠戶因沒聽到鐘聲,較晚起床,發現要殺的那頭豬生了十一頭小豬。張屠戶到寺院打聽為什麼早晨沒打鍾。打鍾的僧人把前一晚的夢告訴了他。
張屠戶很受震動,斷然放棄屠業,歸向佛門,專心誦經念佛十幾年,預知時至,端坐往生。
當地百姓給他修了一座小廟,把他的肉身放在裏面供養,作為後人學習的榜樣。
戒殺免災
清朝乾隆末年的一個重陽節,鎮江潤州河堤崩潰,氾濫成災,全村居民大都死於夢中。
此地居民都好殺生,若生女兒,多半溺死;常以田螺、青蛙為食;小孩很早就學會用刀割殺小動物,每次殺生都會得到父母的讚賞。
全村唯有孔婆戒殺。孔婆年已七十,但仍紡織賺錢,買物放生,逢人便循循勸導:「掃螺救蟻都是陰德,勿以善小而不為啊。」眾人譏笑她迂闊,她也不在意。
水災前一天,她的小孫子忽然得了瘧疾,她就帶小孫子到山上的寺院調養,竟得免遭災難。
戒殺延壽
華亭有一位姓趙的人,乘船前往清浦探親,途中忽見一個人立在船上,仔細一看,原來是死去的僕人。趙某驚問這是怎麼回事。亡仆答道:「我現在在陰司當差,今天要追捕三個人。」
趙某問:「這三個人是誰?」
亡仆回答:「一位是湖廣人,一位就是你所要探望的親戚。」至於第三個人,卻沒說出來。
趙某又問:「這第三個人該不會是我吧?」
「正是。」亡仆回答。趙某心中大駭。
一到親戚家,趙某就聽到內室傳出的哭聲,心裏更加害怕了,急急忙忙乘船回家。亡仆說:「用不著這麼驚慌,等到夜間我不來,你就可以免難了。」
「那是為什麼?」趙某問。
亡仆回答:「剛才在路上,我看見有人為你調解,說你闔家戒殺。」
到了後半夜,亡仆果然沒來,趙某也就沒事了。
時隔十年,趙某至今還健在。明朝萬曆丙午年(1606年)七月記此。
護生現報
(1) 有個姓方的書生,在京城考完試回鄉,半路上雇來一個僕人。他們到家的當晚,方母劉老太太夢見一條赤練蛇對她說:「我常年住在你家庭院的深洞裏,見你從不把熱水潑到地上,很感激你護生的恩德。你家公子雇來的僕人是個強盜,五天後他的父親會來看望他。千萬要想辦法打發他們走,以斷絕後患。」
過了五天,僕人的父親真的來到方家。劉老太太就把那個夢告訴了兒子。於是,方家就給了僕人和他父親二兩銀子,打發他們走了。
半年之後,鄰縣發生凶案,僕人父子和他們的同夥都被正法了。
(2) 嘉善有個姓孔的人到親戚家做客,親戚準備殺雞招待他,他極力勸阻,親戚不聽勸,他著急地說:「我已立誓戒殺放生,絕不吃雞!」這才勸止住了。
晚上,他住在親戚家裏。朽爛的屋樑上掛著搗米的石杵,他就睡在下麵。夜裏一更多,他夢到有只雞來啄他的頭,趕也趕不走,他只好起身點燈。剛坐起來,那個大石杵就掉了下來,落在枕頭上。
他頓時明白這是雞來報恩。從此,逢人便用這件事來勸告別人戒殺護生。
放生現報
(1) 宋朝宣和年間,有個叫王煥的人得了重病,危及生命。夜裏,他夢見一尊金色的佛對他說:「你平常愛護動物,放生已經到了一萬,理當延壽。現在傳給你一個藥方,用茯苓、黃芩、地骨皮、甘草四味藥煎服,你的病就會好。」
他按方抓藥,果然治好了病。
(2) 清朝道光年間,湖廣總督林則徐曾敘述說:
我的朋友屠琴?,錢塘人,曾於辛巳年秋天身染重病,醫生又誤投藥劑,生命垂危。他於病中發誓利人濟物,懺悔業障,其他俗事一概不再牽掛。
一天夜裏,觀音菩薩感應入夢,對他說:「你前世在楚中做官,處事雖然公正,但過於苛刻,有傷仁厚,又常殺物命,因此得短命報。幸而你在病中發堅固誓願,念念以利人濟物為懷,沒有絲毫怨尤之心。按照因果的道理,放生可延壽加祿,你應當加倍努力。」
屠琴?大有感悟,闔家戒殺,時常買物放生。這年冬天,便被朝廷破格提拔為九江太守,次年春天,病體也痊癒了。
屠太守深恐人們不能信入佛法,寫了一篇《放生錄書後》,闡明不殺生的道理。
(3) 鎮江范某,妻子常年有病。有人給他出了個偏方:用藥米飼養一百隻麻雀,養二十一天,把雀腦挖出來吃。范某就買來一百隻麻雀,用藥米飼養。
一天,範某出遠門。妻子看著麻雀嘆息道:「為我一個人治病,害死你們一百條命。我寧願死去也不能這麼幹!」於是打開籠門,把它們放了。
範某回家,狠狠責備了妻子,可妻子一點也不後悔。
不多日,她的病竟痊癒了。
塑畫佛像
隴西的李大安,是工部尚書李大亮的哥哥。武德年間,大亮在越州做總管,大安從京城去看他。回來的時候,大亮派了幾個奴婢隨從大安一道回鄉。
大安他們行至谷州鹿橋,夜宿旅店。有個家奴想謀害大安,等他睡熟了,用一柄短劍刺殺他。短劍穿透他的脖頸,又紮在床板上。家奴來不及將短劍拔出,就倉皇逃跑了。
大安從夢中驚醒,呼喚奴婢。奴婢們見大安慘狀,想幫他拔去短劍。大安阻止說:「一拔劍就沒命了。你們先幫我拿紙筆來。」奴婢們連忙為他準備紙筆書寫遺囑,並到衙門報了官。
大安寫完遺囑,縣官也到了,急忙施救,拔去短劍,洗瘡加藥,大安於是昏絕過去。
他好像又回到夢中,忽然看見一個東西,一尺多長,四五寸厚,像一塊豬肉,離地二尺,從門口來到床前,發出聲音說:「快還我肉來!」
大安問:「我不吃豬肉,什麼時候欠過你呢?」
只聽門外有人說:「錯!非也!」先前那個似肉的東西隨聲從房門出去了。
大安的神識也跟著來到庭院,見庭前有灣小池,清淺可愛;小池西側岸上有一尊金色佛像,高約五寸,片刻之間,漸漸變大,化為一個僧人,身披嶄新的綠色袈裟,對大安說:「你受傷了嗎?我現在為你解除痛苦,不久你就能平安回家了。回去以後一定要念佛修善!」於是用手撫摸大安脖子上的傷口,然後轉身離去。
大安記得他袈裟的背部用紅色綢布打了一塊補丁,一寸見方,非常分明。
不一會兒,大安蘇醒過來,而傷口也不再疼痛了,還能坐起來吃東西。
十幾天後,京城的李家子弟將大安送回家鄉。大安就向家人述說此行的經歷。一位婢女聽了他的描述,激動地說:「主人剛剛出發的時候,太太吩咐我到像工那裏為主人造一尊佛像。他用油彩繪畫袈裟的時候,有一點朱砂滴到上面。我讓他擦去,他不肯。那個紅點現在還在呢,跟主人描述的一模一樣。」
大安於是就起來觀看佛像,發現袈裟背部的紅點宛然一塊補丁,不由得驚歎神異,從此開始崇信佛法。
大安的妻子夏侯氏是郎州刺史夏侯絢的妹妹。這個故事我第一次是聽夏侯絢講的。後來大安的侄子赴任大理寺卿,我又聽他講了一遍。
第五章 來生惡報
為什麼有的人幼年夭折?因為他們過去世以殺害動物取樂。
為什麼有的人成為悲慘的童傭?因為他們過去世虐待傭人。
為什麼有的人生為盲人?因為他們過去世曾隱瞞事實誤導他人,或用錯誤的藥方損傷他人的眼睛。
為什麼有的人今生聾啞?因為他們過去世用惡語對待父母。
為什麼有的人年輕禿頂?因為他們過去世採摘鳥類的羽毛,使它們不能飛行。
為什麼有的人駝背?因為他們過去世使牲畜過度操勞,受到傷害。
為什麼有的人肢體殘缺?因為他們曾用手勢恐嚇長輩或教士。
為什麼有的人找不到配偶?因為他們過去世沒有善待愛人。
為什麼有的人生不出孩子?因為他們過去世不喜歡孩子或墮胎。
為什麼有的人年幼時像孤兒一般孤獨?因為他們過去世曾獵取鳥類,使它們與父母分離。
為什麼有的人沒犯法卻被送進監獄?因為他們過去世曾提供假證冤枉他人。
為什麼有的人在這食物充足的世界還會被餓死?因為他們過去世雖然富有卻不願奉養年邁的父母。
為什麼有的人轉世為畜生?因為他們做人時的行為像畜生。
少女誣陷
一天,釋迦牟尼佛正在精舍中為弟子們說法,從外面走進一位懷孕的少女,指著佛陀說道:「沙門!你害得我好苦,你讓我懷了孕,卻惡意離開我,躲在這裏逍遙自在,現在,總算給我找著了,你說,你將如何安置我呢?」
原來,這是一位信奉外道的少女,其實並未懷孕,她是將木盆塞入衣內,妄稱有孕,以此來誣陷佛陀。當然,她的伎倆還是被佛陀的弟子們揭穿了。
眾弟子心中疑惑:為什麼獲得自在解脫的佛陀仍會遭受這樣的果報呢?
舍利弗代表眾弟子向佛陀請教。
佛陀開示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王城中有一位美貌的女子,名叫善幻,對修行者非常尊敬。時常受她供養的是無勝、常觀兩位法師。無勝法師修行非常精進,德行很高,因此頗受大眾的尊重;至於常觀法師,雖是一位修行者,世俗的習氣卻沒有除盡。
「善幻因為對無勝法師更為恭敬一些,所以供養得就比較豐厚。日子一久,常觀法師難以忍受這種差別待遇,嫉妒之火油然而生,在城中到處造謠,說善幻和無勝法師私通。」
佛陀說到這裏,停頓了一會兒,接著向弟子們說道:「你們知道那位常觀法師是誰嗎?就是我的前身。因為曾經惡意誹謗有德的修行者,所以墮入地獄無數時劫,受猛火燒身之苦。我現在雖然功德成就,但餘殃未盡,還要承受同樣的誹謗。」
出佛身血
佛住世時,提婆達多自立新佛,分裂僧團,為了早日取代釋迦牟尼佛,他竟多次設計暗害。
一次,他帶領徒弟們潛伏在耆闍崛山頂,等佛走過,將巨石推下。正當巨石急速下落的時候,守護王舍城的金毗羅神將巨石推開。巨石雖然沒有落在佛身上,但迸起的碎片飛濺在佛的小趾頭上,血流不止。
據《佛說興起經》記載,過去世中,釋迦牟尼佛曾將提婆達多推下山澗,並落井下石。佛的前生雖然為此遭受了無數劫的地獄折磨,今生還有餘報,被提婆達多的石頭砸傷。
提婆達多這次因為出佛身血,犯下五逆之罪,死後墮入無間地獄。
金槍
一天早晨,竹林精舍的比丘們剛從城裏乞食回來,忽然感到房子和地面搖動起來,接著聽到有人驚呼佛陀受傷。大家相繼趕到佛陀的住處。
佛陀端坐在房中,傷口在腳上,阿難正在細心包紮,一根沾血的木棍橫臥在地上。大家都明白,佛陀一定是被木棍所傷。
「佛陀金剛不壞的身體,為什麼一根木棍就能傷害呢?」有弟子問。
佛陀開示說:「這就是業緣。說起來已經是多年以前的事了。當時我是個商人,和一位朋友渡海經商,不久就賺得一大筆錢。歸途中,我們的船停靠在一個港口,那是個繁華的都市。我的朋友被那裏的美女迷惑得六神無主,忘記了回家。有位好心的船夫告訴我們這個地方每年都要遭受海嘯的襲擊,再不離開,危險就要降臨了。我的朋友迷戀那座城市,對船夫的警告置若罔聞,我勸他也沒用,他完全失去了理智。船隻有一條,我不能拋棄他獨自先走。一天晚上,我們為此爭吵起來,在生死存亡的關頭,我氣極了,顧不了許多,抓起身邊的木棍向他揮打過去,他的腳被我打傷。現在,你們不難知道我受傷的理由吧?佛陀應化在此世間,就和眾生一樣,有生老病死,種如是因,得如是果,佛陀也不能違背因果法則。」
馬麥
一天,佛陀帶領五百比丘來到毘蘭若村外的森林中。
毘蘭若村的村長是由婆羅門教轉信佛教的,聽說佛陀光臨,歡喜萬分,頂禮佛陀說:「佛陀光臨,不勝榮幸,請佛陀和諸比丘在本村作三個月的雨季安居,我願負責一切供養,請佛陀慈悲接受。」
「你的誠意我知道,但是我們人數太多,恐怕會麻煩你,還是不打擾為好。」佛陀說。
「不,佛陀!我們村雖小,還是有力量供養的,請佛陀無論如何都要接受!」
佛陀答應了他的請求。村長欣喜萬分。
外道聽說村長去請佛陀,憤憤不平,就在村長房中佈置了奇花異草,擺設了山珍海味,燈火闌珊,美女如雲。
村長一回到房中,智慧頓失,一夜尋歡,神魂顛倒。
第二天,村長吩咐道:「我從今天起,要在這樓閣中度過三個月的雨期,無論什麼消息都不要告訴我。」做了俘虜的村長全然忘記了供養佛陀的事情。
正在此時,毘蘭若村忽然遭了蟲災,全村陷於饑饉之中,沒人肯願意佈施佛陀和比丘們一點兒水米。佛陀和比丘們只得在村外忍耐著。
這時,由波利國來了一位販馬商人,帶了五百匹馬經過這裏,商人見大家忍饑挨餓,對一個比丘說:「我沒有什麼糧食可以供養大家,不過有給馬吃的麥皮,不知能不能解燃眉之急?」
經過佛陀允許,比丘們接受了商人的馬糧,把麥皮碾煮而食。
三個月就這樣在饑餓中熬過了,佛陀和比丘們消瘦異常。
在離開毘蘭若村之前,佛陀帶著阿難向村長辭行。
沉溺五欲的村長在樓上看到佛陀和阿難那消瘦的身影,一時茫然失措,等清醒過來,飛也似地跑到佛前,痛哭流涕,說:「佛陀!多麼可怕!我中了魔咒,竟欺騙了佛陀!請佛陀憐憫我,接受我的懺悔。我願從今天起一個月供養佛陀,將功補過。」
「雨季安居已過,很多眾生需要我們救度,我們馬上就要離開了。」佛說。
「請佛陀顧念我吧!」村長又轉向阿難,說:「阿難尊者,請你替我向佛陀說說情吧,至少明天讓我供養僧眾,請給我一個懺悔的機會。」
佛陀答應了他。
次日,村長將佛陀和比丘們迎到村中,盛情款待,並贈送了衣物和草鞋。
村長帶著全村人將佛陀和比丘們送到村外,灑淚揮手,自嘆善根淺薄,不能好好供養佛陀。
驕慢
釋迦牟尼佛在鳩羅國說法的時候,途中遇到一個老婦人,名叫啖蔗樂,孤苦無依,給人做婢女,每天都要從井中汲水。佛陀讓阿難向老婦人乞一點兒水。
因為她曾於五百生中做過佛陀的母親,所以在為佛端水的時候,禁不住把缽放到地上,上前擁抱佛陀。
佛陀徵得主人同意,讓老婦人剃度出家,成為一名比丘尼。
她很快就證得了阿羅漢果,在佛陀的弟子中被稱為通經第一。
老夫人能如此快地證道,而出家之前又如此貧賤,許多弟子都感到疑惑,於是就請教佛陀。
佛陀開示說:「迦葉如來在世的時候,這位老婦人曾經出家修道,才智過人,這是她今生能很快成道的勝因。但她妄自尊大,常常譏諷長老們,因為這個惡緣,她今生生於貧賤之家。」
殺生
(1) 琉璃王為了報復釋迦族人當年對他的羞辱,率軍攻入迦毗羅衛城,燒殺搶掠。
目犍連尊者不忍釋迦族人盡遭誅滅,運用神通將五百釋迦族人攝入缽內,送至天宮避難。戰爭結束後,目犍連拿缽一看,五百人已成血水。
目犍連就向佛陀請示其中因緣。
佛告目犍連:「很久以前,此處是個大村莊,村中有個魚塘。一年,久旱無雨,魚塘裏的水乾涸了。村裏的人將池塘裏的魚捕撈上來,發現其中有一條很大的魚。那時,有一個從不吃魚肉的小孩,看到大魚,感到好玩,就用木棍在大魚頭上敲了三下。」
佛接著說:「那時的大魚,就是今時的琉璃王;那時的小魚,就是今時的琉璃王軍隊;那時的村裏人,就是今時被屠殺的釋迦族人;那時的小孩,就是我。我因未食魚肉,所以沒有被殺,但敲了三下魚頭,所以現在頭痛三天。」
(2) 古印度有位國王,名叫旃陀越,是位庸庸碌碌的昏君。他的夫人溫柔美麗,倍受寵倖,新婚不久就懷孕了。
後宮的妃子們本來對夫人就非常嫉妒,聽說夫人懷孕了,更加惱恨,於是就策劃陰謀,賄賂國王身邊的婆羅門,讓他們在國王耳邊說夫人的壞話。
一天,一位婆羅門告訴國王:災難就要降臨了,因為夫人所懷的是個怪物。
「有什麼辦法免除災難呢?」國王大驚失色,同時又捨不得夫人,「不會吧,夫人這麼賢慧,怎麼能身懷怪物呢?」
「大王!懷了怪胎的人是不能繼續留在世上的。」婆羅門堅定地說。
「可是,她沒有罪呀!」旃陀越王傷心地說。
「大王!為了國家,為了人民,非要這樣做不可!不能為一個人而不顧整個國家啊!請大王三思。」婆羅門勸道。
就這樣,無辜的夫人被處死了,屍體被丟棄在郊外的墳地裏。本來就快臨盆的夫人剛死不久就生下一個男孩,林中的猩猩、獼猴、大象共同撫養了他。
當男孩長到六歲的時候,佛陀經過這裏,用他的語言跟他對話,並把他帶到祇園精舍,給他起了個名字叫須陀,剃度他做了沙彌。經過幾年的精進修行,須陀證得了聖果。
在佛陀的勸說下,須陀回到祖國,播撒佛法的種子。
旃陀越王熱情地招待了須陀比丘,並告訴他自己的煩惱:他年紀這麼老了,還沒有一個繼承王位的太子。
須陀向旃陀越王顯現神通,並把自己的身世告訴了國王,父子相認,悲喜交集。後來須陀繼承了王位,用佛法把國家治理得一天天興盛起來。
「為什麼懷了身孕的夫人被無辜賜死?為什麼沒有母親的嬰兒能活下來?」佛陀的弟子們非常疑惑這件事,就向佛陀請教。
佛陀就向他們開示了一段前世因緣:
「以前,拘先尼佛在世時,有位國王名叫弗舍達,時常帶人出城遊獵。一天,他沒打到獵物,正在煩惱之際,看見一頭母牛和它的小牛犢,國王端起弓箭就要射殺。這時,王后上前勸道: 『大王!小牛犢那麼可憐,就不要殺吧!』結果,母牛被殺了,牛犢未受其害。現在的須陀就是弗舍達轉生的;他的母親就是弗舍達的王后轉生的。」
(3) 阿育王有個兒子,名叫拘那羅,長得非常俊秀,很多女孩都喜歡親近他。
阿育王有位年輕的妃子,名叫低舍羅稀多,對王子一見鍾情。一天,她找到機會向王子表白,希望王子能夠接受她的愛。信奉佛教的拘那羅王子決不肯做顛倒倫理的事,並好言相勸。然而,癡情的王妃惱羞成怒,指使惡人挖掉王子的雙眼,又殺死了他。
知道這一消息,大家都覺得奇怪:生性善良的王子為什麼會得到這樣不幸的果報?於是一起請教一位有神通的尊者。
尊者答道:「很久以前,波羅奈國有位獵師,一年冬天,他在山中發現一個洞窟,裏面住著很多花鹿。他每天都從洞中獵取一隻花鹿帶回家,先挖掉眼睛,然後殺死,一年之後,這批可憐的鹿統統被打盡了。由於這個因緣,他生生世世都受挖眼後被殺死的果報。今日的拘那羅王子,就是當初的獵師。」
大家又疑惑地問:「既然獵師這麼可惡,為什麼又能生作王子呢?」
尊者說:「他的另一次前生是位雕刻匠。當時的國王不信佛教,毀壞了莊嚴的佛像。雕刻匠悲憫國王的無道,發心將佛像修好了。由於這一原因,他今世得生王家,可是殺緣未盡,仍然要受果報。」
(4) 從前,印度有位虔誠的佛教徒,家住恒河邊上,樂善好施,遠近聞名,很多比丘都到他家受供。
可是,他的父親卻總是不肯捨棄屠夫職業。兒子雖然常常勸他,可他一點兒顧忌都沒有,反而責怪兒子設齋供僧、佈施窮人。
久而久之,比丘們也都知道了他家的情況,本想好言相勸,但礙於情面,不便開口。
沒過多久,老屠夫生了病,在一天早晨痛苦地去世了。
死後的屠夫轉生為恒河中的厲鬼,受盡百般痛苦。
有一次,經常受他兒子供養的比丘們乘船渡河。厲鬼露出半個身子,攔住渡船,說:「你們都是些壞人,我要把這條船打翻,讓你們全都淹死!」
一位年長的比丘大著膽子問道:「你為什麼說我們都是壞人呢?」
厲鬼大聲嚷著說:「我在世的時候,我兒子經常供養你們,你們既然知道我殺豬罪重,卻不肯教誡我,讓我現在受這般痛苦!我要索你們的命,同我在這兒一起受苦,才能熄滅我的仇恨!」
年長比丘同情地對他說:「現在你所受的痛苦,確實是殺業所招。可是,要了我們的命又有什麼用呢?殺人不是讓你的罪業更重了嗎?如果你肯懺悔的話,我們可為你超度。」
厲鬼接受了比丘的勸誡,隱身而去。
比丘們找到屠夫的兒子,為厲鬼做功德超度。
憑藉佛法的力量,厲鬼脫離了鬼身,超生天界。
(5) 伍五娘,唐朝洛州人,龍朔元年(661年),死了一個多月後托夢給弟妹說:「我小時候身上長瘡,殺了一隻螃蟹塗在患處,病雖好了,但我現在墮到刀林地獄,有七把刀刺在身上,痛不可忍,希望你做佛事救我。」弟妹就把她生前的衣物佈施給淨土寺。寶獻法師為她書寫《金剛經》七卷。
寫完那天,弟妹又夢見伍五娘前來致謝說:「今天七刀都已拔除,蒙福托生了。」
見殺隨喜
釋迦牟尼佛在祇園精舍講經說法時,附近住著一位大富長者,剛為二十歲的獨生兒子辦完婚事,可是,結婚不到七天,兒子為了給新娘摘花,爬到很高的樹上,不小心摔了下來,失去了性命,全家人為此傷心哭泣。
佛陀憐憫長者一家,以「萬法無常」的道理安慰他們,並開示說:
命如華果熟,常恐會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
從初樂愛欲,可望入胞影,受形命如電,晝夜流難止。
是身是死物,精神無形法,作命死複生,罪福不敗亡。
始終非一世,從癡愛長久,自從愛苦樂,身死神不喪。
長者請教佛陀:「我兒到底造了什麼罪業,為什麼這麼早就夭折了?」
佛陀告訴長者:「過去久遠劫之前,有一個小孩拿著弓箭在林中遊戲,他看見樹上有一隻鳥,想用箭射它。旁邊的三個小孩就慫恿道:『假如你能射下這只鳥,才算真的英雄! 』那小孩被美言所動,拉開弓箭,射殺了小鳥。三個小孩看了,不禁歡呼雀躍。
「這三個小孩因為見殺隨喜,所以歷生常受喪子之痛。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另兩位因宿世積福,一個生作天人,一個生作龍王。至於那個射殺小鳥的孩子,前世先作那位天人的兒子,中途夭折後轉生人間,成為你的兒子,死後又投生為那位龍王的兒子,出生的當天就被金翅鳥吃掉了,而那只金翅鳥,就是以前被他所射中的小鳥所化生的。
「現在,有三處在為這個兒子哭泣,一個是天人、一個是你、一個是龍王,你們同時在天界、人間、海中為失去愛子而傷心欲絕,這全是你們過去見殺生而隨喜的緣故。你們的兒子也因為過去殺害無辜生命而常受夭折之報。業因果報真是如影隨形、絲毫不差啊。」
釋迦牟尼佛又說偈開示他們:
神識造三界,善不善三處,陰行而默至,所生如回應。
色欲無色有,一動因宿行,如種隨本緣,自然報如影。
長者全家聽了世尊的開示,當下證得聖果。
慳貪
(1) 很久以前,波羅奈國有個愛財如命的愚人,賺來一點錢就到城裏兌換成金子,時間久了,積蓄了七瓶金子。他在家裏挖了個地洞,把金子埋藏起來。
儘管金子藏得很隱秘,但他還是寢食不安,稍有點異常聲響就警覺起來,緊接著又產生瞋恨。
後來,他年老體衰,百病纏身,可仍然捨不得金子,不肯花錢醫治,輾轉病榻幾日就與世長辭了。
由於時刻掛念那些金子,他死後轉生為一條毒蛇,整天守著那棟空房子。
時間久了,房子漸漸破損,裏面又有蛇,所以沒人敢進去。
為了守護那七瓶金子,毒蛇死後仍生為毒蛇,這樣過了一萬年。
一天,它忽然厭煩了蛇身,並知道自己生生世世之所以不能超生,正是由於貪戀黃金所致,因此決定捨金造福。
主意已定,它離開了巢穴,來到路邊,躲在草叢中,探頭張望。
路上來了一位慈眉善目的年輕人。毒蛇高興地叫道:「仁者留步!」
年輕人聽到喊聲,停住腳步,四下觀看,卻不見有人。正想再往前走,毒蛇從草叢裏爬出來,擋住去路,說:「請不要害怕,我有事請你幫忙。」
年輕人看到毒蛇,撒腿就逃,大喊:「不要害我!」
「仁者!我沒有惡意,來!你跟我來吧!」毒蛇說。
年輕人既驚異又害怕,只好硬著頭皮跟它走。
毒蛇來到一處斷壁殘垣,在一個地方繞了一圈,對年輕人說:「這底下藏有黃金,請代我佈施供養。」
年輕人挖開土,找出一瓶黃金。毒蛇說:「你拿這瓶黃金到寺院裏,替我辦齋供養僧眾。不過,辦齋的時候你要用籃子把我帶到寺院,讓我禮佛,消除業障。」年輕人答應了它。
齋會那天,毒蛇被帶到寺院,專心聽經,生出無量的歡喜心。主持又為它授受三皈,廣說妙法。毒蛇歡喜信受,又帶領主持到藏金的地方,將剩下的六瓶黃金捐獻出來。
做完佛事後,毒蛇罪盡命終,轉生忉利天,天福享盡之後,轉生人間,成為佛陀的弟子,很快證得阿羅漢果。
他就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
(2) 一次,目犍連尊者在吃飯之前觀察到一個可憐的餓鬼,身體如同燒焦了的柱子,肚大如鼓,喉細如針,口吐火焰,自燒臉面,無論什麼東西拿到嘴邊,都變成熔化的鐵水,饑渴難耐,整日哀號,東奔西走尋找食物。
目犍連尊者向佛陀請教這位餓鬼的前世因緣。
佛陀向會中弟子們說:「很久以前,舍衛城有個富人,雇來許多工人,榨取甘蔗汁出賣,生意非常興隆。當時,有位辟支佛到他家求取蔗汁。這人見了,心生恭敬,準備佈施,可是正巧有事需要外出,便叮囑太太: 『你代我拿些甘蔗汁佈施給辟支佛。』太太滿口答應,但正要取汁的時候,轉念一想:甘蔗汁來之不易,我們從來捨不得送人。如果今天佈施給他的話,以後不是會有許多人來要嗎?這樣生起了慳吝之心,便向辟支佛的缽裏倒入穢水,然後在上面倒一點兒甘蔗汁,端給辟支佛。辟支佛識破了她的伎倆,倒掉缽中的污水。這位慳貪的婦人不久命終死去,墮入餓鬼道,常受饑渴,常被業火燒身。她的苦報要經歷九萬年。」
9. 瞋恚
(1) 須菩提少年時代與眾不同,性情多變,集聰明智慧、樂善好施、瞋恨熾盛於一身。
他家裏很富有,父親常常給他零花錢,然而他不願做金錢的奴隸,常常把錢施捨給窮人,有時看到衣衫襤褸的孩子很可憐,甚至把自己貴重的衣服脫給他們穿,自己則穿著短衣短褲回家。父親斥責他有失體面,他非但不聽,反而出口頂撞,最後父親決定不再管他了。
從此,須菩提更是我行我素了,見到自己喜歡的人,能把身上所有的好東西都給他,見到自己不喜歡的人,常常破口大罵,甚至拳腳相加,因此經常有人到他家裏告狀。家裏的人也管不了他,時間久了,誰也不理他了。
一天,須菩提在家裏實在呆不下去了,走到山林中,情緒很壞,風聲讓它生氣,鳥叫聲也讓他生氣,一個人無緣無故破口大罵。
山神勸他不要再折磨自己,建議他皈依佛,讓佛除掉他的瞋毒。
須菩提第一眼看見佛陀就心生歡喜。佛陀為他開示瞋恚的過患,並教他忍辱。這天,須菩提成為比丘中的一員,並很快成就了聖果。
弟子們問佛:「佛陀!須菩提以前造作了什麼惡業,今生常懷瞋恨呢?出家以後又為什麼這麼順利就得道了呢?」
佛說:「過去迦葉佛出世的時候,須菩提在長久的歲月中處處供養比丘。後來,有個比丘不領他的情,惹惱了他,他便罵道:『你這個比丘太可惡了,跟毒龍一樣。 』因為這個業緣,他五百世中受毒龍身,心常含毒。現在雖得人身,仍有惡習,常常生起瞋恨心。又因為他過去世供養比丘,種下無量福田,現在隨我出家,很快獲得解脫。」
(2) 過去有位國王,名叫阿耆達,一生奉佛,嚴持五戒。在他臨終的時候,侍者拿著拂塵為他驅趕蒼蠅,時間久了,昏昏欲睡,一不小心將拂塵掉到他的臉上。國王生起 瞋恨心,隨即命終了。
因為這一念的瞋恨,阿耆達王墮為蟒身。
但又因為他一生修福,轉世未忘宿命,於是請求沙門給他受三皈五戒,由此脫離蟒身,轉生天上。
10. 愚癡
佛的弟子周利槃特是個極其蠢笨的人,可是他對佛陀有堅定的信心,依照佛陀的教示,六年之間專誦「掃帚」二字,最終獲證聖果。
多生以前,他是個養豬人。一天,他趕了一群豬到集市上賣,半路上要過一條大河,為了趕早市,他用繩子把群豬繫成一串,又怕它們狂叫,就用棉布堵住它們的嘴,拉著繩子強行過河。由於他的無知,群豬在河中喘息困難,還沒上岸就全部悶死了。
他的全部本錢就此喪失了,呆立河邊,想不出一條生路。
幸好這時來了一位高僧。在高僧的勸說下,他出了家。
由於無知而堵住豬嘴,傷害了很多生命,他今生遭受蠢笨的果報;由於前生出家修行,他今生能遇見佛陀,證得聖果。
偽證
(1) 佛陀有位弟子叫實力子,雖生於富貴人家,但很有道心,隨佛出家,證得阿羅漢果。
本來阿羅漢是受人尊敬的尊者,但實力子卻時常受到別人的誹謗,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他在過去生中有這麼一段因緣:
有位富人結婚很久也沒有孩子,為了傳宗接代,就從鄰村娶了一位小妾。起初一家人感情都不錯,能夠和睦相處。
沒多久,事出所料,大太太竟有了身孕,生下一個男孩,五官端正,一家人都非常愛他。男孩通達事理,從不說謊,因此大家都稱他為「實語」。
實語漸漸長大了,母親也漸漸衰老了,當她發現丈夫更喜歡年輕漂亮的二太太時,非常嫉妒,就想找個辦法趕走二太太。一天,她對兒子說:「實語,我想向你爸爸揭露你異母的罪惡,你要為我作證!」
「母親!你要我作證的事是真有此事嗎?」實語問。
「實語!你是母親生的,母親疼你,你應該聽母親的話,不管是真是假,如果爸爸問你,你只管點頭好了。」
實語是個孝順的孩子,不敢違抗母親的命令。而他的母親竟喪盡天良地對丈夫說:「二太太有不正當的行為!你也年老了,她那麼年輕,難怪和外面的人私通!」
她丈夫聽了這話,並不相信,因為他瞭解二太太的為人。
大太太又說:「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問我們的兒子,他不會說謊。」
於是他們就把實語叫到跟前,問道:「實語!你知不知道異母的行為?」
實語正要開口,大太太急忙用手掩住他的嘴,說:「她算來也是你的母親,怎麼可以講母親的罪狀呢?如果真有不好的行為,你點點頭好了。」
受母親的指使,實語糊裏糊塗地點了頭,就此造下重大罪業。
他父親聽信了讒言,也不仔細調查,就把二太太趕回了娘家。
實語就是後來的實力子,由於幫母親做假證,雖然成了阿羅漢,還是遭人家的誹謗。
(2) 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說法的時候,一件奇特的新聞在舍衛城傳得沸沸揚揚:一個富翁家裏生了個男孩,沒有耳朵,沒有眼睛,沒有手腳;在他出生前一百多天,父親就去世了。他有五個姐姐,沒有兄長,於是成了萬貫家產的繼承人。
「命運如此捉弄他,不知他前生造了什麼業因?」比丘們聽到這個新聞,向佛陀請教。
佛陀開示說:「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有個富翁,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名叫檀若世質,小兒子名叫屍羅世質。檀若世質從小就誠實守信、扶危濟貧,長大後被國王任命為全國唯一的公證人──『平事 』,專門受理訴訟案件。他的無私和公正受到全國人民的讚譽。可是後來他犯了個錯誤,招致現在的苦果。當時有位商人,打算到海外做生意,就向屍羅世質借了一筆鉅款。他們到檀若世質那裏做了公證:一旦屍羅世質去世,債權由他的獨子繼承。多年以後,商人賺了很多錢,而屍羅世質也去世了。商人不想還債,就用寶珠賄賂平事的妻子。平事的妻子經不住誘惑,花言巧語勸誘丈夫不予公證,見丈夫不從,竟以死威脅。丈夫終於就範,對侄子和商人說: 『我實在糊塗了,記不得有這麼一回事了。』因為這個錯誤,他死後墮入地獄,受盡痛苦,後來雖然生到人間,還要承受五官不全的苦報。又因為他過去喜歡佈施,所以生於富貴之家。」
惡口
(1) 釋迦牟尼佛住舍衛城的時候,座下有位年輕比丘,名叫蜜勝,他前世作猿猴的時候曾向佛陀供養了一缽蜂蜜,因而得生富貴人家,長大後又隨佛出家。
在一次法會上,佛陀開示了蜜勝比丘的前世因緣之後,眾比丘問佛:「蜜勝的前世是什麼因緣墮為猿猴呢?」
佛說:「那是五百生以前的事了。迦葉佛在世的時候,有位年輕比丘偶然間看到另一位比丘跳過一條小溪,就取笑他的姿態像猿猴一樣。因為犯了惡語罪,所以墮為猿猴。」。
(2) 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祇園精舍說法時,有位比丘,名叫大哥羅,住在墓地,修習苦行,穿的是裹死人的布,吃的是祭奠亡靈的食物。有人出殯,他才能獲得一點兒食物,否則就要挨餓,因此,他看起來十分瘦弱,四肢無力。
一天,城中有位婆羅門逝世,他的女兒隨親族們來到墓地。當她看到大哥羅比丘,隨口對母親說:「媽媽,這位聖者好像瞎眼的烏鴉,守屍而住。」
有人把婆羅門女的話告訴了釋迦牟尼佛。佛告諸比丘:「那個婆羅門女作粗惡言,輕毀出家人,造此口業,損害自己,五百生中,常為瞎烏。」
不久,遠近的百姓都在傳言:「佛記婆羅門女五百生常為瞎烏。」
婆羅門女的母親聽到傳聞,趕忙帶著女兒來到佛前,懇求說:「請世尊寬恕小女無知,她說那種話並非惡意。」
釋迦牟尼佛說:「我怎麼會咒她受苦?因為她輕心粗語,造此口業,好在她不是惡意,才墮旁生,否則當墮地獄。」
惡訟
1923年冬,江浙一帶兵荒馬亂,尤其是瀏河地區,戰爭極為慘烈,鬧市成為廢墟。有一個六歲的啞童,家人在戰爭中全部喪生,他則被慈善團體救到上海,送到留養所。
十年之後的一天午夜,他忽然失聲狂呼,並能開口說話了!他告訴同室的人:「我在夢中回到家鄉,看見死屍遍野,慘不忍睹,在瓦礫當中,好像看見父母的遺骸。正在悽惶間,突然被一個婦人抱住了,受到驚嚇,就喊叫起來。」
第二天晚上,他又夢到那個婦人。婦人對他說:「你前世是個訟師,收了富人的賄賂,欺淩孤兒寡母,所以今世罰為孤兒,還要做十年啞巴,現在你該醒悟了!希望你以後多做善事。」說完就消失了。
惡誓
(1)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一位得到聖果的微妙比丘尼。一次,她向眾人述說了自己的遭遇:
我出生在梵志家庭,父親是我們國中最尊貴的人。
有一個梵志的兒子,聰明伶俐,聽說我長得端正,就送來聘禮,娶我為妻。我們成親以後,生了一個兒子。
過了幾年,夫家的父母相繼去世了。
後來,我又懷孕了,將要生產的時候,我對丈夫說:「我身懷六甲,污穢不淨,月份將足,眼看就要臨產了,恐怕有什麼不測,我們最好回我父母家。」丈夫同意了。
走在半路上,我的身體開始陣痛,於是我們就在一棵樹下休息,丈夫與我相隔一段距離睡下。
當夜我就生了孩子,污露流出。毒蛇聞到血腥味,就爬了過來,咬死了我的丈夫。
夜裏我連連呼喚丈夫,不見回答。天漸漸亮了,我掙扎著起來,去牽丈夫的手,才知道丈夫已中蛇毒而死,身體浮腫潰爛。我見到這種慘狀,當即昏迷過去。
我的大兒子看見父親身死,大聲號哭。我聽到孩子的哭聲,蘇醒過來。我讓大兒子騎在我的脖子上,又抱起剛剛出生的小兒子,一邊哭泣,一邊趕路。道路越來越荒涼險峻,沿途荒無人煙。
途中我們被一條大河阻攔,河水又深又寬。我將大兒子擱在岸邊,先抱小兒子渡河,把小兒子放在對岸,再返回接大兒子。大兒子遠遠看見我向他走去,就下到河裏,不想河水太急,大兒子站立不穩,向下游漂去,我趕緊去抓他,可是已經來不及了,眼看著兒子在水中浮沉,被河水吞噬。
我回到放小兒子的地方,可是發現小兒子已被狼吃掉了,地上只剩下一攤鮮血。我頃刻間失去了兩個兒子,頓時氣絕昏迷,過了很久才蘇醒過來。
我又繼續往前走,路上碰到父親的一位好友,他問我:「你從哪裡來,怎麼這麼憔悴?」
我就把自己所遭遇的不幸一一告訴了他。老人聽了我的遭遇,可憐我孤苦無靠,與我相對痛哭。我問他:「我父母和全家還好嗎?」
他回答說:「近日失火,你父母和全家老小全都死了。」我聽了這話,又一次昏絕過去。
老人同情我,將我帶到家中,悉心照料,把我視同自己的女兒。
有一位梵志見我相貌端正,要娶我為妻。我同意了,就和他生活在一起。不久,我再次懷孕了。
臨產那一天,我丈夫在別人家裏喝醉了酒,天黑以後才回來,當時我正反鎖著門,一個人在屋裏,孩子還沒生完。丈夫用力敲著門,大聲叫我,我卻沒法給他開門。
丈夫大發雷霆,破門而入,劈頭就打。我如實向他解釋,沒想到他反而更加憤怒了,抓過剛剛出生的兒子,將他殺死,並用牛奶熬煮,逼我吃下。
我非常惱恨,不忍食自己的親生骨肉,丈夫又對我百般毒打,我只好強忍著吃下。
食兒之後,我心中極為酸楚,感到這裏的緣分已盡,就偷偷地出走了。
我逃亡到波羅奈國,坐在城外休息。
城中有一位長者的兒子,妻子剛剛死去,埋在城外的墓園裏。他思戀妻子,天天出城到墓地哭泣。
他看到我,就問:「你是什麼人,為什麼一個人坐在路邊?」
我把自己的遭遇全都告訴了他。他很同情我,對我說:「你願意和我一起進園看看嗎?」我答應了他。
後來我們就成了夫妻。
可是,沒過幾天,長者的兒子身染重病,不久就死去了。
按照波羅奈國的風俗,主人生前要是有鍾愛的人和物,死後要一併合葬。於是,我和他一起被埋在地下。
我雖然被埋,但命不該絕。正巧有一群賊前來盜墓。墓被打開後,賊首見我貌美,就納我為妻。
幾個月後,賊首又出去偷盜,被主人捉住砍下頭顱。他的屬下將死屍拖回家來,按習俗,我又和賊首一起被埋。
我在墳中躺了整整三天,很多狐狸和野狗前來扒墳,想吃死屍,我因此又死裏逃生。
我深深自責:我到底有什麼宿業,在短短的時間裏遭受這麼多的痛苦!我該到哪裡度過餘生呢?
我又想起過去常聽說釋迦族的悉達多太子出家修行,成就道果,號為佛陀,洞悉過去未來之事,於是決定到佛那裏,尋得身心的歸宿。
我直奔祇洹精舍,遙見如來,猶如星中之月。
洞徹三世的世尊觀我應度,就出來迎接我。
我當時赤身裸體,沒有什麼東西遮蔽,就坐在地上,用手遮蓋前胸。
佛對阿難說:「拿來衣裳給她。」
我穿好衣服,對世尊稽首作禮,具陳自己的罪業和苦厄,最後,我向世尊祈求:「唯願世尊垂愍於我,收我為弟子。」
佛對阿難說:「將這個女子交給憍曇彌(意為「大愛道」),為她受戒。」
大愛道比丘尼便接納了我,並為我說四聖諦之法,我聞法之後,謹守戒律,刻苦精進,修成了阿羅漢果,得到了宿命通。
現在看來,今世的果報皆是宿世所造,真是分毫不差啊。
我是因為什麼樣的宿業,今生慘遭如此的罪苦呢?
說來話長。在過去很久以前,有一位長者,家中巨富,但沒有兒子。後來他納娶了小妾,這小妾雖然是小家之女,但卻美貌無雙,長者很愛戀她,不久,她懷孕了,生下一個男兒,長者和小妾把小兒視為掌上明珠,百看不厭。
長者的妻子暗自尋思:我雖出身貴族,但是沒有子息繼嗣,現今這小兒要是長大了,必然掌管家產,一切財物都將歸他把持,我白白勞苦一世,積聚了這麼多錢財,卻終將落得分文不得!不如早點兒將這小兒殺死。
長者的妻子主意已定,取來一根鐵針,刺進小兒頂門,直到鐵針沒到肉裏看不到為止。
小兒漸漸消瘦下去,十幾天後死了。
小妾非常懊惱,昏絕醒來後,懷疑是大婦所為,就質問她:「你為什麼如此歹毒,殘害這麼小的孩子?」
大婦當時就賭咒發誓說:「如果是我殺了你的兒子,就使我世世丈夫被毒蛇所殺,有兒子的話,就被河水漂走、被狼吃掉,我身被活埋,自食親子,父母大小都失火而死!為什麼要誹謗我?為什麼要誹謗我?」
這位長者的妻子,就是我的前身。我當時以為沒有什麼業因果報、罪福輪迴之理,誰知那時的賭咒發願,現今都一一報應了。
我今生之所以值遇世尊,得脫生死,那是源自往昔供養三寶的功德。
過去波羅奈國的大山裏,有很多辟支佛、聲聞和外道神仙。有一位辟支佛經常到城裏化緣。
有一位長者的妻子,見辟支佛威儀詳序,心生歡喜,就發心供養他。
辟支佛接受了她的供養,飛升虛空,身出水火,坐臥空中。
那位夫人見後,發願說:「我後世一定要修得道果,像你一樣。」
第六章 來生善報
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佈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滴,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如但回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舍一得萬報。
為什麼你很幸福?因為你過去世造過善業。
為什麼你很健康?因為你過去世悉心照顧生病及年邁的父母。
為什麼你很長壽?因為你曾將動物放生,使它們重獲自由。
為什麼你比別人更有智慧?因為你曾協助僧人弘揚佛法。
為什麼你出生在富裕之家?因為你前世熱心於慈善事業。
為什麼你長得美麗英俊?因為你用鮮花供佛,對他人沒有敵意和瞋恨心。
為什麼你擁有良好的視力?因為你為寺院或公共場所提供燈光。
為什麼你擁有甜美的聲音?因為你過去世談吐文雅,經常為人宣講佛法。
為什麼你擁有富足的美食?因為你曾佈施食物給挨餓的人。
為什麼你擁有漂亮的衣服?因為你用袈裟等必需品供養過僧人或窮人。
為什麼你事業成功、家庭幸福?因為你曾捐建寺院和學校。
為什麼你能擁有快樂和諧的家庭?因為你曾恭敬虔誠地禮敬佛陀。
為什麼有些夫妻能和睦相處?因為他們曾一起締造善業。
為什麼你能在父母的長期照顧下快樂成長?因為你曾悉心照顧弱小的動物。
為什麼你可以駕車旅遊?因為你做過有益社會的工作,如:造橋修路。
為什麼你生活在不受污染的環境中?因為你曾熱心於環保事業。
施送佛像
有個大國的國王,名叫波塞奇,是位虔誠的佛教徒。
當時正是佛沙如來住世說法,波塞奇經常請如來和弟子們進宮受供。一天,波塞奇王心想:如來能在都城說法,讓民眾觀仰,是何等幸運!可是其他城市的人民卻見不到如來,這怎麼辦呢?
於是,他決定把如來的尊容畫下來,送往各地,讓百姓供養。
波塞奇王請來很多畫師,可是無論怎麼畫都不理想。最後還是佛沙如來慈悲,親手畫了一幅,讓畫師們臨摹。不久,各地百姓都可以請到佛像了。
波塞奇王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因為施送佛像的因緣,涅槃後很多國王建塔供奉他的舍利。
小兒施土
佛陀和阿難入城乞食的時候,看見一群男孩在路邊遊戲,堆積泥土當作糧食、宮殿。
有個小男孩遠遠看見佛陀到來,心生歡喜,想要供養佛陀,就把泥土當作米,上前施給佛陀。佛陀低頭稱讚了小男孩一番,接受了他的供養,讓他把泥土放在缽裏。
阿難奇怪地問:「佛陀,您為什麼接受這些泥土的供養呢?」
佛陀慈悲地說:「阿難,重要的不在於事相,而在於發心。這個小男孩發了大佈施的心,不可輕視。這些土可以拿回去塗在我房間的地上。」
阿難依照佛陀的吩咐去做了,可是心裏老是懷疑,禁不住又問:「佛陀,這個小男孩雖然發起真實的佈施心,但是佈施這點兒泥土能有什麼功德呢?」
佛陀含笑說道:「因為這一舉動,小男孩在我涅槃後一百年的時候成為國王,名叫阿輸迦,其他的男孩都做他的大臣,統領閻浮提許多國土,興隆三寶,廣施供養,分佈舍利,為我建塔八萬四千座。」
後來,小男孩就投生為阿育王。
舍利弗所見
舍利弗尊者看見一位天人非常恭敬地把鮮花灑到一具屍體上,就問他為什麼這樣做。天人回答:「這是我前世的屍體,因為他在世的時候孝養父母、恭敬三寶、行善積德,使我今天享受天福,所以就散花供養他。」
過了一會兒,舍利弗尊者又看見很多惡鬼各自在鞭打一具屍體,就上前詢問。一個惡鬼回答:「這是我前世的屍體,因為他在世的時候殺生、偷盜、邪淫、妄語、不孝父母、譭謗三寶,使我今天受盡痛苦,所以要痛打他!
聞法生天
迦羅池中有一隻蛤,聽到佛在說法,便從池中爬出,伏在草根處靜聽。
這時,有個放牛人也來聽法,把手中的木棒插在地上,正好插在蛤的頭上。
蛤當即死去,生到忉利天。他一邊欣賞天女們演奏音樂,一邊想:我前生是畜生,是什麼因緣生到這裏?於是就向下觀察,發現原來是池邊聽法的緣故。
他乘坐宮殿來到佛的道場,頂禮佛足,聽佛說法,證得聖果。
難為夫妻
舍衛城裏有一對夫婦,沒有兒女,信仰三寶,非常虔誠。妻子先死,生到忉利天做了天女,美麗端正,世人無法比擬。
她用天眼觀察,發現丈夫年紀已經很老了,出家做了沙門,正在打掃塔廟。她就把光明照到丈夫身上,使丈夫看見她,勉勵他精進不懈,今後生天,再為夫妻。
丈夫因為知道妻子生到天上,備受鼓舞,更加精進。
天女再來看望丈夫的時候,說:「你的功德已經超過了我,我不配做你的妻子了。」丈夫一聽,更加發奮,獲得了阿羅漢果。
施石生天
有一位長者,雖不信佛、不知積福,但看到有人修建寺院缺少一塊柱下基石,就把自家洗衣服用的一塊石頭佈施出來,寺院因此得以建成。
因為這個緣故,他命終生到天上,享受七寶宮殿、衣食自然的善報。
過了很久,他原來的國家被別國吞併,寺院荒廢,只剩那塊基石還埋在地裏。一位農民耕地的時候觸到基石,想把它挖掉,剛一動手,石頭的主人心裏便有震動,見有人想挖基石,就下降人間,變成一個普通人,問那位農民:「你要把這塊石頭挖走嗎?」
農民回答:「我要耕地,這塊石頭很妨礙,是想挖走它。」
天人說:「你種這塊地,不過打幾十鬥糧食罷了。如果你不挖走這塊石頭,我給你五百兩金子。」說罷現出天人形象,告訴農民:「我原來也是這裏的人,因為佈施這塊石頭建造寺院,獲得生天的福報。剛才天宮震動,原來你正在挖這塊石頭。希望你不要挖走它。」
農民心想:這位天人僅僅佈施了一塊石頭就得到這麼大的福報,我應該重建這座寺院。想罷,便著手動工興建起來。
棟泥房子
從前有個農夫,替一位阿羅漢建造了一所小房子,但只能用來休息,於是又加蓋了一間,作為修行場所。
因為這個原故,他死後生到忉利天,所住天宮方圓四千里。
他手持鮮花灑到阿羅漢的屋子上,自言自語地說:「我僅僅建造了這樣一所小泥屋,想不到獲得了這麼大的福報。」
天人一爪甲,價值閻浮提地。然不可稱為大貴人者,以猶不免於輪迴也。
不丟東西的婦人
從前有個婦人,經常說「我從來不丟東西」。兒子很不服氣,就把她的指環扔到水裏,回家問她指環哪兒去了。她還是那句話,「我從來不丟東西」。
第二天,婦人要請目犍連、阿那律、大迦葉來家裏應供,派人到集市買來一條魚,竟從魚肚子裏找回了那枚指環。婦人得意地對兒子說:「我從來不丟東西。」
兒子問佛:「我母親是什麼因緣,得到不丟東西的福報?」
佛說:「過去,有很多貴族居住在北方,冬天天氣寒冷,他們打算移居山南。當時有位獨居的老婦人,因家貧不能跟大夥兒一道遷移,就獨自住下,為大家看護財物。春天,眾人紛紛搬了回來,老婦人把財物一一奉還原主。那位老婦人就是你母親的前世,因為看護眾人財物的緣故,得到不丟東西的福報。」
第七章 蔭及子孫
1. 黃雀銜環
楊震的父親楊寶九歲那年從華陰山北麓經過,看見一隻黃雀被貓頭鷹抓傷,跌落樹下,被一群螞蟻團團圍住,動彈不得,十分痛苦。楊寶小心地將黃雀捧回家,養在箱中,用黃花喂它,悉心照料。
三個月後,黃雀傷癒飛走。
一天夜裏,一個黃衣童子向楊寶跪拜,說:「我是西王母的使者,感謝公子相救。這四枚白玉環不成敬意,祈願你的子孫像這玉環一般潔白,位居三公。」(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朝中顯赫的官職)
後來,楊寶生楊震,楊震生楊賜,楊賜生楊彪,四世三公,果應其言。
2. 好生之德
蕭遙欣,南齊曲江公,齊宣帝的哥哥,學問淵博,仁慈愛物。七歲時出遊郊外,看見一群小兒用彈弓打鳥,心中不忍,便勸解道:「遊戲有多種,為何要玩這種殺生害命的遊戲呢?鳥兒自由地在空中飛翔,於人有何妨礙?」眾小兒被他的話所感動,收起彈弓。
齊明帝蕭鸞入宮輔佐宣帝時,蕭遙欣也參預政務,凡他所舉薦,都恰得其人。
蕭遙欣去世後,皇上賜諡號為康公。
蕭遙欣的兒子蕭畿,天資聰穎,十歲就善作文章,家中兄弟十人,彼此和睦,互相謙讓,為世人所稱羨。沈約見了蕭畿的文章,稱歎說:「康公有這樣才智出眾的兒子,都是他生平積善的緣故啊。」
蕭畿官至尚書左丞,晚年專志佛教。蕭畿的兒子蕭清也很有文才,就任永康令。
3. 母親的遠見
李景讓,唐朝人,事母至孝,敬宗初年官任淮南節度史,宣宗時官至太子少保,一生成就得力於母親的教導。
母親鄭氏光明磊落,識見高遠,早年喪夫,家貧子幼,獨自承擔養育三個兒子的重擔。
有一次,她家宅後的圍牆下雨坍塌,發現裏面埋藏了許多銀兩,鄭氏焚香禱告說:「我聽說『無勞而獲,身之災也』(不費勞力而有收穫會給自身招來災難),上天定是因為先夫在世時積善余慶,垂憫我家貧困,特賜這些錢財,但願孩子們學問有成,這些財物我不敢動用。」於是將銀兩掩埋原處。
皇天不負有心人,後來果然如願以償,三個兒子景讓、景溫、景莊都進士及第。
鄭氏教子極嚴,景讓兄弟三人直到年老,犯錯時還要挨受鞭打,事情過去了又歡喜如初。
景讓擔任浙西觀察使時,曾因一時震怒將一位牙將杖殺,將士們憤憤不平,意圖兵變。母親在大眾面前斥責說:「你擅自使用刑罰,豈只上負天子,也使老母含羞九泉!」說罷舉起鞭子就要抽打。將士們看到這種情景,都感動涕泣,上前勸止,代為謝罪,軍心就此安定。
4. 包憑發心
包憑,嘉興人,父親是池陽太守,生了七個兒子,包憑最小。
明朝萬曆年間,包憑東遊到泖湖,見到一座寺院破舊不堪,觀音菩薩像暴露在日曬雨淋中,即將囊中十金全數贈給寺院修繕屋頂,又從行李中取出七件新衣服。僕人捨不得,勸阻他。他說:「但得聖像無恙,我赤著身子又有何妨?」
僧人含淚歎道:「施捨財物,猶非難事,只此發心,如何易得?」
寺院修好後,包憑拉老父同游,夜宿寺中,包憑夢到有人前來答謝,並告訴他:將來他的兒子一定會有出息。
果然,包憑的兒子包汴、孫子包檉芳都科考登第。
5. 救人的傻瓜
楊榮,明朝建安(福建建寧)人,祖上世代以擺渡為生。
在他曾祖父的時代,曾經發過洪水,民居被沖毀了,許多災民隨著洪水漂流而下。
別的船家總是爭相撈取貨物,只有楊榮的曾祖父和祖父只顧救人,不撈取一件貨物。人們都嘲笑他們是傻瓜。
到了楊榮的父親出生的時候,家裏漸漸富裕起來。後來生了楊榮,年輕時就中舉進士,官至大學士;楊榮的曾孫楊旦官至兩廣總督、吏部尚書。
6. 忠厚餘慶
楊博,明朝人,嘉靖年間,他的父親在淮揚經商,有一位從關中來的鹽商將銀錢寄放在楊家,計有千金。那位鹽商離開以後,竟一去不返。楊公便將金錢埋在花盆裏,上面種植花卉,並派人到關中尋找。後來找到了鹽商家,不料鹽商已經去世,家中只有一個兒子。楊公便邀請鹽商的兒子到楊家來,指著花盆說:「這裏有你父親寄存的金錢,現在就交給你吧!」鹽商的兒子不敢收取。楊公說:「這是你家的財物,何必推辭呢?」於是說出原由。鹽商的兒子非常感動,千恩萬謝,攜帶金錢回去了。
後來楊公生了楊博,自幼聰明好學,官至吏部尚書;楊博的兒子楊俊民,也官至戶部尚書。
7. 行仁子貴
(1) 前清蘇州孝廉曹錦濤,精於岐黃,任何險症無不妙手回春。一日欲出門,忽有一貧婦跪門外,泣求為其姑醫病。謂「家道貧寒,難請他醫,聞公慈悲為懷,定可枉駕為治」。曹公遂為往治。曹公歸後,貧婦之姑枕下白銀五兩不知去向,想為曹公偷去。婦登門詢之。曹公即如數與之。貧婦歸,其姑已將銀取出,婦大慚愧,複將銀送還謝罪。問:「公何以自誣盜銀。」
曹公曰:「我欲汝姑病速好耳,我若不認,汝姑必定著急加病,或致難好。故只期汝姑病好,不怕人說我盜銀也。」其居心之忠厚,可謂至極無加矣。
所以公生三子,長為御醫,壽八十餘,家致大富。次為翰林,官至藩台。三亦翰林,博通經史,專志著述。孫曾林立,多有達者。
(2) 汪良彬先生,生活節儉,尤其喜好放生,每逢春社和自己的生日,定要買來生螺放入江中,見到別人捕到的鳥雀,也都買來放生。
一年,汪家子弟要擺設歌舞酒宴為他慶賀大壽。汪公說:「花這麼多錢殺生害命,不如用於救護生靈。」子弟們覺得有道理,就照著他的主意去做,因此這年所放的生命超過往年數倍。
汪公到了晚年,鄰居家有頭牛將要賣給屠戶宰殺,那牛忽然奔入汪家大門,跪在階下。汪公當即將牛買下。
後來,汪公的兒子成為朝廷棟樑。
8. 放生昌後
齋青太守的祖父退庵先生,居家樂於行善,常以醫藥濟人,戒殺放生,宴客所用肉類都是淨肉。
有一天,朋友送給退庵先生兩籃又大又肥的活蟹,旁觀的人都垂涎三尺。退庵先生坐在水閣中,將兩籃螃蟹倒入河中。在座的一位湖州客人稱讚說:「先生的作風類似我們家鄉的張封翁。張家戒殺放生,已有數代,子弟都登科甲。先生能如此,後代必如張家一般顯貴。」
一年後,齋青果然登第,入翰林院,經殿試後,派任高州太守。
9. 「不可」二字
余幹有位陳醫生,醫術精良,曾經醫活一位貧士,貧士很感激他。
一天傍晚,陳醫生借宿在貧士家,正逢貧士外出。
貧士的母親對媳婦說:「你丈夫是他救活的,你何不陪他一晚,以報答他的恩德呢?」媳婦只好從命,來到陳醫生的房裏。
陳醫生拒絕她說:「你婆婆不會同意你這麼做的!」
媳婦說:「可這正是我婆婆的意思。」
媳婦一再勸他,他連說「不可不可」,坐在桌前,拿筆在桌上連續寫下「不可」二字。
到了半夜,陳醫生幾乎不能把持自己,大聲說:「不可二字實在是太難了啊!」於是走到庭院,一直站到天亮。
陳醫生的兒子參加科考,主考官閱過他的考卷,決定不予錄取,剛把考卷放下,忽聽空中傳來「不可」的呼聲,因此就再看一遍考卷,看後還是決定不予錄取,又聽空中「不可不可」的呼聲,主考官又看了一遍考卷,還是決定不予錄取,忽聽空中傳來很大的呼聲說:「不可二字實在是太難了啊!」主考官終於決定錄取陳醫生的兒子。
第八章 禍殃子孫
1. 酷吏
(1) 隋朝大業年間,京兆郡有一位獄卒,對囚犯非常殘暴。囚犯皆不堪其苦,而他卻自以為樂。
後來,他家生了個兒子,沒有脖頸,肩上卻多長了一塊肉,酷似枷鎖,生下好幾年也不會走路,未長大就夭折了。
(2) 最近我聽到一個很奇怪的傳聞。
有位官員生性殘暴,動不動就對犯人嚴刑拷打,被打的人痛苦呼喊之聲驚天動地,他就像沒聽見一樣。
一天,一位道人進入大堂,憤怒地瞪著這位官員。官員大怒,命令左右極力拷打。忽聽後堂有人大叫:公子被打了,快要死了。官員慌忙退堂入內,聽他兒子說:「好像有鬼神用大棰捶我,皮破肉爛,血染雙股,痛不可忍。」官員心知必是道人所為,急忙派人到廳堂留住道人,但道人已經不知去向。官員號啕大哭,舉身自投於地,頭和臉都磕破了。
那位道人大概就是天神吧。
視自己的兒子如寶貝,視別人的兒子如草芥,這樣於心能安嗎?
(3) 明朝末年,高郵郡守徐某,清高耿直,執法嚴厲。手下差役如果違限一天,就責罰五板。有個差役違限六天,被責罰三十板,竟死在杖下。他的兒子很小,聽到父親死了,也受驚而死。他的妻子痛苦不堪,就上吊了。
徐某解職回家,身邊只有一個兒子,非常鍾愛。一天,這個兒子忽然生病,告訴父親:「有人追我。」一會兒又罵道:「有什麼大罪?殺我一家三口!」說完就死了。
2. 一念之惡
漢朝的梁統曾奏請朝廷加重刑罰,但朝廷沒有採納。
不久,梁統做了一個夢,夢到有人對他說:「梁統啊!雖然朝廷沒有聽從你的意見,但是陰曹地府已經記錄了你的罪過。用刑罰來殘害世人,你的居心這麼狠毒,你的子孫怎麼能免除刑罰的災禍呢?」
後來,梁統的兒子都死於非命。到了梁冀的時候,梁家竟被滿門抄斬。
3. 兔女
隋朝開皇末年,有一位姓王的代州人,時任驃騎將軍,鎮守荊州,喜好打獵,所殺無數。
王將軍有五個兒子,後來又添了一個女兒,端美如畫,見到的人無不稱奇,父母視為掌中之寶。
後來,王將軍解甲還鄉,親族們見到他的寶貝女兒都十分喜愛,爭著給她做新衣服。
這位美麗的女兒在七歲的某一天突然走失。王將軍開始還以為被鄰居們戲藏,可是訪遍了街坊鄰里,都說沒見到她。五個哥哥就騎著馬到遠處尋找,終於在離家三十多裏的荊棘叢中發現了她,想上前抱她,她卻受驚而逃,追都追不上。哥哥們召集了幾十個人騎著馬圍堵,終於將她抓住,只聽她口中發出的聲音好像兔鳴。回到家裏,她還是不說話,身上挑出的棘刺滿滿一捧。
一個月後,女兒絕食而死。父母異常悲痛,自此闔家齋戒信佛。
4. 鱉子
1968年夏天,四川自貢的劉玉環、汪明英夫婦買了一隻大甲魚滋補身體。第二年農曆三月十三,汪明英生了一個兒子,個頭奇小,身形與甲魚無異,兩手兩足翻轉,且緊縮在一起,一周歲時還不會翻身,只能仰躺著,不高興時就拼命劃動鰭形手足,喘著粗氣。
這個孩子今年二十四歲了,名叫劉建國,體重不到五十斤,身高只一米多一點兒。他一生沒有站立過,生活無法自理。
這件事在自貢西南礦區無人不知。
5. 龜胎
今年二三月間,新加坡兩大報紙──《南洋商報》與《星洲日報》曾登載了一篇殺龜報應的新聞,大意是這樣的:
一天,馬來亞吉打州的一位漁民活捉了一隻海龜,他因對海龜時常弄破魚網而深惡痛絕,於是把這只海龜高高吊在樹上,直到它死去。
幾個月後,他的妻子臨盆了,產下一個男嬰。奇怪的是,男嬰長著龜手龜腳,頭頂尖尖的,酷似海龜頭形。
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報紙把怪嬰的照片刊登出來,一時轟動遐邇,遠近皆知。
6. 穿山甲人
1982年4月7日,作家柏楊先生應馬來西亞馬華公會邀請,前往吉隆玻演講。隨後,當地《新生活報》社長周寶源及總編吳仲達向他介紹了這則真實故事和不幸的主角張四妹女士。柏楊先生撰寫了《穿山甲人》上下兩篇專題報導,發表在當年7月12日及13日的《中國時報》上。原文甚長,略摘如下:
1948年的某一天,馬來西亞聯邦森州淡邊村貧苦的農夫張秋潭正在護理他那小小的果園時,看到一隻穿山甲,去捉它時,它卻跑進了山洞。三個男孩聞聲趕來,叫鬧著,卻無計可施。這時,他三十九歲的太太挺著懷孕四個多月的肚子也來參加圍捕。一家人在洞口架起木柴,點起火,希望把穿山甲 燻出來,這樣忙了半天,卻再也沒有看到穿山甲的影子,一家人失望而歸。
五個月後,張太太分娩,一個可怕的穿山甲女孩呱呱誕生了。張太太被產婆的駭叫聲驚動,當她第一眼看到孩子時,立刻昏厥在產床上。等她蘇醒後,抱著孩子,眼淚像雨點兒一樣沖洗著孩子渾身的鱗甲──她知道自己生下了一個怪物。
怪物的降臨使山民們騷動起來,人們都認為她會禍及全村,要求張家把怪物交出來。張秋潭夫婦只得對外詐稱孩子已死,而把她藏匿在一個斗室中,孩子(父母為她起名張四妹)從生下來就過著不見天日的生活。
父親在女兒十歲時與世長辭,據張太太說,他死得十分痛苦。他望著匍匐在床前、活像一隻蜷臥的穿山甲的女兒,不停地喊叫:「兒啊!你跟爹一塊兒死吧,留下你,我死不瞑目啊。」
張四妹女士就這樣過了三十多年的幽閉生活,最後在1982年3月被無意中發現。三十年前的舊事像噩夢一樣再回到人間,所幸人們的知識水準提高了,容許她的存在。
柏楊先生寫道:我無法形容張四妹的形象。一定要我形容的話,我同意村民們的稱呼──「穿山甲人」。她頭髮全無,雙眼呈50度的角度向上吊起,鼻子塌陷,嘴唇突出,牙齒像墳崗上淩亂殘破的墓碑,其中一顆門牙像象牙一樣,衝破尖聳的嘴唇。滿身鱗甲,令人看了發抖。更恐怖的是,她的眼睛沒有眼瞼,像魚一樣,兩眼圓圓地瞪在那裏,眼眶像燒紅了的鐵圈。
《新生活報》曾請皮膚科專家為他診斷,結論是:無藥可治。
7. 雛鴿滋補
有位中學技工喜歡養鴿子,因為他聽說剛長絨毛的雛鴿最補身體,因此經常一對一對燒給兒子吃,自己也吃。自家屋頂釘滿了鴿籠,又準備到鄰居的屋頂加裝鴿籠。一天,他帶著工具、木箱爬到二樓屋頂,五歲的兒子也跟著去。正當他幹得起勁兒的時候,兒子從屋簷上摔下來,後腦破裂,手腕折斷,幾天後去世。
8. 虐殺黑猴
吉隆玻有一名少年,今年十三歲,自三歲起就被其父殺害的一隻黑猴附身作祟,過著非人的生活。
該少年二歲時已會叫爸爸媽媽了,乖巧可愛。在他三歲的時候,父親打獵捕到一隻黑猴,當場剝皮宰殺,吊在樹上示眾。而他就在這時發了一場高燒,退燒後就不會說話了,終日困在屋裏,偶爾發出幾聲酷似猴哭的慘叫,吃飯、洗澡、大小便都由父母、嬸嬸照顧;十指軟弱無力,吃飯時喜歡手抓食物抹到臉上,然後送入口中,發現味道不妥,則會將食物扔到地上。
家人利用傳統的醫術、甚至巫術為他治療,均不能有效地使他恢復常態。九歲時,他曾被送往吉隆玻中心醫院,院方用各種電子儀器替他醫治,病情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惡化。不過,院方所提供的藥丸卻能有效地控制他的劇烈顫抖。
此後,他父親不再打獵了,希望借此減少罪孽,等待奇跡出現。
第九章 輾轉相報
1. 家產
趙良相,隋朝代州人,家資巨萬。他有兩個兒子,長子叫趙孟,次子叫趙盈。趙孟生性懦弱,趙盈生性霸道。趙良相臨終前將家產分為兩份,哥哥趙孟分得了較好的一份。
趙良相死後,趙盈霸佔了哥哥的財產,只給他留了一座房屋,讓他自己養活自己。
後來,弟弟趙盈死了,投生為哥哥趙孟的兒子,名叫趙環。
再過幾年,哥哥趙孟也死了,投生為弟弟趙盈的孫子,名叫趙先。
等趙先長大,家裏越來越富,而叔叔趙環家越來越窮。趙環就為趙先當傭人。
一天,趙環的母親對他說:「趙盈霸佔我們的家產,導致我家世代受窮,淪為他家的奴僕,這不是奇恥大辱嗎!」趙環因此對趙先產生懷恨,想殺了他。
開皇初年,趙環跟隨趙先朝拜五臺山。進入峨穀以東數十裏曠無人煙的地方,趙環拔刀對趙先說:「你爺爺和我父親是兄弟,你爺爺霸佔了我家的產業,導致我家世代貧窮,今天成為你的奴僕,這口氣如何能忍得下?今天非殺了你不可!」
趙先拔腿就逃。趙環隨即追入林中,見到一座草庵,就進去了。庵裏的老僧問他:「你要幹什麼?」
趙環回答:「追趕我的仇家。」
老僧大笑,說:「你且暫停,我先讓你看看真相。」於是沖了兩碗湯藥,讓二人喝下。
二人服了湯藥,忽然能回憶前世,如夢初醒。
老僧說:「趙盈是趙環的前身,霸佔哥哥的產業,是自棄產業;趙先是趙孟再來,接受巨額家產,正是先祖的遺命。」
二人慚愧自責,棄家修道,後終於彌陀庵。見《清涼山志》。
2. 討債
浙江鄞縣有位姓陸的人,家中非常富有,但為人卻很奸詐。
鄰居鄭氏有些家產,陸某就暗中用計侵佔了鄭氏的家產,拆掉鄭氏的房屋,改做自家花園,只留下一顆大樹。
後來,陸家生下一個兒子,到了五歲還不會說話。一天,他忽然指著那棵樹說:「樹啊,樹啊!你今天仍然還在啊!」說完之後就又啞了。
陸某用盡辦法醫治兒子,但兒子始終都說不出一句話。
兒子長大之後荒唐好色,吃喝玩樂,把陸家的財產揮霍一空。
大家都說:這孩子是鄭氏投胎來向陸某討債的啊!
3. 仇人投胎
前清光緒年間,廣東省的一位協台大人性格急躁。一位部下經常與他辯駁,協台大人非常氣憤,就找了個罪名判他死刑。臨刑前,那位部下憤怒地說:「你依仗權勢誣陷我,我必報仇!」
一天,協台大人正在午睡,忽見所殺部下從外面進來,直向內宅而去,協台大人當下驚醒。不一會兒,女僕前來祝賀:「恭喜大人,喜得孫子!」協台大人心中明白:這是仇人來投胎了。於是囑咐家人:不准這個孫子與他見面。
四五年後夏季的一天,協台大人在後園大樹下赤著上身仰面酣睡。這個孫子由奶媽領著也來到後園,手拿小刀在地上玩,奶媽同另一女僕閒談,一時疏忽,小孫子走到正在酣睡的爺爺身邊,用小刀在爺爺肚皮上畫著玩。協台大人睡夢中覺得肚皮發癢,以為是蒼蠅打攪,心中忿恨,用力一拍,湊巧正拍在小刀柄上,他勇武過人,這一拍,將小刀連柄完全拍進肚中,腸斷髒損,頃刻而死。
第十章 重報輕受
1. 高僧病痛慘烈
唐朝時,西域天竺國有位戒賢法師,德高望重,名揚天下。一年,他身患惡疾,病痛慘烈,無法忍受,正想自殺以求解脫時,忽見文殊、普賢、觀世音三位菩薩現身,開示他說:「你在久遠劫前多次作國王,做了許多迫害忠良、惱亂百姓的惡行,本應墮落惡道,長時受苦。由於此世你弘揚佛法,得以免除將來的地獄苦報,轉為人間病苦,你要忍受。再過三年,大唐僧人玄奘會到此拜你為師。」
戒賢法師於是強忍病痛,信心更堅,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終於康復。
三年之後,玄奘法師果然來拜師求法。
戒賢法師叫弟子述說病苦的情形,那位弟子邊說邊哭,可見病痛的慘烈。
若非菩薩指明前因後果,或許有人會說:「得道高僧尚且病得這麼慘,佛法有什麼靈驗呢?」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中寫道:「予出家至今,大病垂死者三。辛醜孟春十日,予隨例入浴,失足沸湯中,從踵及股。既而調治乖方,逾兩月而後愈。」
「信佛念佛怎麼還會得病?」如果真相信因果,就不會有這樣的言論了。
2. 二十六刀
程伯鱗,徽州商人,久居揚州,虔誠供奉觀世音菩薩。
明朝崇禎末年,清兵攻破揚州,程柏鱗祈求觀世音菩薩救助,得夢:「你家十七口人,其他十六口都沒事,唯獨你在劫難逃。」
程伯鱗夢醒,又懇求菩薩救命,又得夢:「你前生殺了王麻子二十六刀,今生必須償還,決不可逃。你吩咐家人移住東廂,自己在中堂等著,不要連累家人。」
五天以後,清兵前來叩門。程伯鱗大聲問:「你是王麻子嗎?如果是王麻子,可以來殺我二十六刀,如果不是王麻子,咱們本無怨仇,就不用進門了。」
清兵說:「我正是王麻子!」程伯鱗就開門讓他進來。
那位清兵驚奇地問:「你怎麼知道我的姓名?」
伯鱗就把五天前所做的兩個夢告訴了他。
王麻子感慨地說:「你前世殺我二十六刀,我今世來報仇。如果我今天殺了你,你來世不是又要找我報仇嗎?」於是就寬恕了他,用刀背砍了程伯鱗二十六下。
程伯鱗揀了一條命,帶家人逃往金陵。
3. 七槍消業
吳毛,青陽縣老田吳六房的家仆,持戒吃素,潔身自好。
清兵渡江,燒殺搶掠,主人全家倉皇逃走,只留下吳毛看守房屋。
清兵殺來,吳毛挨清兵七槍而死。
不久,吳毛的弟弟找到了他。吳毛蘇醒過來,對弟弟說:「我因為宿世造業,應該七次投胎為豬,因為今生奉持齋戒,僅挨七槍,死後生天。」說完就死了。
吳毛的弟弟素無信仰,聽了哥哥的話心中震驚,於是也回心向佛,不敢作惡。
4. 吃素念佛,被車軋死
民國年間,有位吃素念佛二十多年的張太太,常到居士林聽經,逢人必勸念佛吃素,心極慈悲。不料一日在馬路上行走,竟被汽車軋死!
很多居士聽到這個消息都非常驚惶,大惑不解:佛經說信佛之人為十方諸佛護念,往世惡業亦漸消滅,縱有怨懟,不能為害,為什麼張太太念佛行善卻橫死街頭?
有位居士向印光大師請教此事,印光大師回復說:
我們從無始以來所作惡業無量無邊,《華嚴經》說:「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人的修持果然能夠真誠無偽,便能轉業,轉重報、後報為現報、輕報。凡夫肉眼只能看見當時事件現象之吉凶,不能知道過去、未來之因果。張太太多年精修,一朝慘死,或者由此苦報,便可消滅所造三途惡道之報而得生善道,如果她在生髮起真正信願,也可以往生西方。我們既然沒有他心道眼,就不敢臆斷她決定往生或決定不往生。能夠決定的,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做善的人卻得到了惡報,這是宿世的惡業果報,不是今世的善業果報。有人見到張太太得到這種果報,就產生「為善無福,善不足為」的邪見,驚惶疑惑,這樣的人與未聞佛法的人有何區別?因果之事,重疊無盡,此因未報,彼果先熟。就像種稻,早種早收;又像欠債,力強先牽。宋朝阿育王寺有一位僧人想修舍利殿,到沂親王府上募捐,不料所得無幾,氣憤不已,在舍利殿前用斧頭將手砍下,血流而死。當時沂親王生了一個兒子,落地就大哭不止,奶媽抱著他到舍利塔圖前,他就不哭了,一離開又哭。於是就將那張圖取下,時時向他展示,從此就不再哭了。沂親王聽到這件事,派人到阿育王寺打聽那位僧人,才知道正是在他兒子出生那天斷手而死。沂親王知道兒子是僧人再來,就捐修了舍利殿。兒子長到二十歲的時候,甯宗駕崩,沒有子嗣,於是令他過繼,即在位四十一年的宋理宗。這位僧人也是慘死,如果不是因為見了舍利塔圖就不哭那件事,誰能知道他就是斷手僧的後身呢?這件事載於《阿育王山志》,是我在光緒二十一年拜舍利的時候看到的。
第十一章 謹慎惡因
1. 輕師之罪
一次,阿難問佛:「佛陀!世人常常輕視自己一度禮拜的師父,或以惡意對待有德學的人,他們有什麼罪過?」
佛陀譬喻道:「阿難!假如有人用萬石的弓弩射入自身,這樣痛不痛呢?」
「佛陀!非常痛!」
「惡意對待自己的師父或有德學的人,所得惡報猶如用弓弩射入自身的劇痛。為人弟子不可輕慢師父,或以惡意對待有德學的人。若是違反,與謗佛無異。」
現在的人,拜了這個師父說那個師父的短處,拜了那個師父說這個師父的短處,不知道自己已經造下彌天大罪。
2. 蔣瑗痛改前非
宋朝大夫蔣瑗有十個兒子,一個死在監獄裏,其餘的都有身體缺陷。
子皋問蔣瑗:「你做了什麼事情,為什麼遇到這麼大的災禍呢?」
蔣瑗想了一會兒,說:「我平生沒幹什麼大壞事,只不過經常嫉妒比我高明的人,喜歡那些奉承我的人,聽到別人做了善事就加以懷疑,聽到別人做了惡事就深信不疑,看到別人得到好處好像自己損失了什麼一樣,看到別人有了損失好像自己得到了好處一樣。僅僅如此而已。」
子皋歎道:「你的心如此黑暗,果報豈止這些!你如果能改過向善,必可轉禍為福。」
蔣瑗痛改前非,廣修善行。幾年後,兒子們的毛病都漸漸痊癒了。
3. 秤桿的秘密
明朝萬曆年間,揚州有一間南貨點,店主臨死的時候囑咐兒子說:「我白手起家,全靠這桿秤,秤桿由烏木合成,中間藏有水銀。秤出的時候讓水銀流到秤頭,秤入的時候讓水銀流到秤尾,入重出輕,這就是我致富的原因啊。」兒子聽了之後,心中感到很羞愧。父親死後,兒子把烏木秤燒了。
後來,無緣無故地,兒子的兩個孩子都死了,他埋怨說:「我父親用心不良,反而獲得平安,我出入公平,反而丟了兩個兒子,天道難道是這樣的嗎?」
天夜裏,他夢見自己來到官府,府內的官員告訴他說:「你父親即使不損人利己,命中也有財運,但是他獲罪於天,上天就派耗、散二星做你的兒子,長大之後敗盡你的家產,以顯示你父親造罪的報應。你以父親為鑒,待人處事公平,上天因此將耗、散二星收回,不久將換兩個好兒子,所以你應當勉力為善,不要怨天憂人。」
他更加努力地行善,三年之中生了兩個兒子,後來都中了進士。
張拱辰先生說:「我在邗關的時候,與此公的後人交情很好,所以這件事知道得很詳細。我之所以不說出他的姓名,是為了避諱他們說出長輩的過失。」
4. 忍苦求樂
古印度有位婆羅門種姓婦女,名叫提韋,起初家中非常富有,自從丈夫死後,家道漸漸敗落,五百名奴婢的衣食問題讓她一籌莫展。
當時印度盛行苦行外道,認為快樂必須用痛苦換取,今生越是熬得痛苦,來世越能得到快樂。提韋對此深信不疑,心想:最大的痛苦莫過於被火燒死。於是就準備自焚,一則換取來世的快樂,二則逃脫家庭責任,三則在名譽上是為求道而獻身,也很圓滿。
佛陀的弟子辯才尊者知道這件事,便來教化她,對她說:「你為了擺脫家庭重擔,想燒身一死了之。要知道死雖死了,責任並不能免除。為什麼呢?譬如一頭牛,不勝拉車之苦,以為車若損壞便可不拉,就一心想毀壞車子。豈不知車子壞了,主人會另給一車,仍舊扼住它的頭項,使它非拉不可。前生造了惡業,今生就要受苦,苦未受完,就不能免除,雖然身體毀壞,下世還得繼續受苦。你想燒身求樂,這種邪見必然牽引你墮落惡道,那裏的痛苦要劇烈千萬倍。阿鼻地獄罪人晝夜被燒,一日生死八萬次,受苦一劫才能除罪。如今你只燒一次就想滅罪,怎麼可能呢?」
提韋如夢初醒,召集家中所有的人前來聽法。辯才尊者接著說:「想要滅罪並不困難,一切善惡都是由心所起。惡念就像烏雲,能遮蔽日月,而善念正如清風,能吹散烏雲,日月之光頓然顯現……」
辯才尊者這樣為他們開示,讓他們懺悔罪業,發心向善。
第十二章 種植善因
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毛髮沙塵等許,所受福利,不可為喻。
1. 變賣貧窮
《賢愚經》上記載:從前,在阿提國,一位很有錢的富人家裏有一位老奴婢,衣不遮體,食不果腹,還常常挨鞭打。
一天,她拿著瓶子到河邊取水,想到傷心處,禁不住放聲大哭起來。
佛的弟子迦旃延見此情景,心生憐憫,對她說:「如果你厭棄貧窮,為什麼不把它賣掉呢?」
老奴婢問道:「誰要買貧窮啊?」
迦旃延回答:「貧窮確實可以賣,請相信我的話。如果想把貧窮賣掉,應先把瓶子洗乾淨,然後裝一些清水,佈施給過往的修道人。」
老奴婢又問:「瓶子是主人的東西,怎麼能算是我佈施的呢?」
迦旃延答道:「瓶子雖然不是你的,但瓶子裏的水是你取來的,難道不是你的功德嗎?」
老奴婢立刻用瓶子裝水,供養迦旃延。
由此誠心的佈施,老奴婢命終轉生為天女。
2. 善緣
釋迦牟尼佛住世時,有個地方盛行邪見,很難教化。佛說:「這些人與目犍連有緣。」於是就派目犍連前去教化。
果然,經過目犍連的開示,城中百姓紛紛歸順佛的教法。
佛說:「往昔劫中,目犍連曾是一位樵父,打柴的時候不小心驚起無數蜜蜂。目犍連就勸誡它們說:『你們都有佛性!如果將來我成道了,我會來度你們。』現在這座城的人,就是當時那群蜜蜂,因為目犍連曾向它們發願,因此與他們結了善緣。」
3. 一句「南無佛」的善根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一個人來求出家,諸大弟子觀察這個人,直到八萬劫前,都沒種善根,於是拒絕說:「不行,你走吧。你沒有善根,不能出家。」
回家的路上,他碰到釋迦牟尼佛,又請求出家。釋迦牟尼佛同意了。
後來,他得道了。
弟子們問佛:「佛陀,這個人毫無善根,怎麼能得道呢?」
佛說:「你們不知道,八萬劫前,他是打柴的,碰到老虎,他爬到樹上。老虎走後,他輕鬆地念了一句『南無佛』。因為這一念的善根,八萬劫後得遇佛法,出家得道。」
4. 改章程做素館子
北京阜城門內大街,有一大葷館子,名九如春,生意很發達。一夕經理夢無數人來,向他要命,心知是所殺諸物。與彼等說:「我一個人,償你們許多人命,哪裡償得完?我從今不做這個生意了,再請若干和尚念經念佛,超度你們,好吧?」多數人應許曰:「好。」少數人不答應,曰:「你為幾圓或幾角錢,殺我們多苦!就這樣,太便宜你了,不行!」
多數人勸少數人曰:「他若肯這樣做,彼此都好,應允許他。」
少數人曰:「他可要實行才好。」
經理曰:「決定實行,否則再來找我。」因而一班人便去。
適到五更要殺的時候,店中夥計起來要殺,雞鴨等皆跑出籠四散了。趕緊請經理起來說之。經理云:「我們今天不開門,不殺跑出的。在店內的收起來,跑出去的隨它去。」天明請東家來,說夜夢,辭生意,決定不幹了。東家 云:「你既不願殺生,我們不妨改章程,做素館子。」遂改做素食,仍名九如春。因此吃素的人頗多,更發達。
★ 本網站內容歡迎拷貝與分享 ★